2017年上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2017年上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自xx市被评为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以来,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推进就业工作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目标,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全力推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就业扶贫工作快速协调发展。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组织短期季节务工等措施,拓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使其就地、就近转移就业。通过高度关注贫困群众需求,充分聚焦劳动力技能提升,多项就业社保政策扶持,创业促进就业,开阔思维、创新举措,认真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现结合实际情况将2017年上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全市总人口19.97万(不含兵团),其中:农业人口9.876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农村劳动力4.76万人,富余劳动力2.2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47.1%。今年,xx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组织短期季节务工等措施,拓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劳动力,使其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截止目前,开展常规职业技能培训32个班,免费享受职业技能培训2896人,其中农村劳动力培训120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113人。共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3万人次,长期转移就业0.5万人,季节性转移就业1.23万人次,创收2.59亿元,其中:本市之内转移就业11021人次,本市之外本州之内转移就业5117人次,疆内其他地州市转移就业813次,区外省市转移就业334人次;3—6个月的12705人次,6—9个月的2709人次,9个月以上的1235人次;转移一产就业的5822人次,转移二产就业的3484人次,转移到三产就业的8004人次。针对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开展就业扶持工作。截止目前,贫困劳动能力已转移就业412人。
二、主要做法:
㈠ 强化组织领导,积极构建服务平台
自xx市被评为自治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调整成立了xx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机构,即由一名分管领导牵头负责,人社、财政、农水及地方政府组成的xx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人社局,具体负责全市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同时,由市人社局负责组织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员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依托我市各乡(镇、场)建立的劳动保障事务所,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做到了五统一(统一机构名称、统一人员编制、统一经费渠道、统一办公场地、统一工作职责);积极完善了xx市农村劳动力市场服务功能,不断满足转移到城镇的富余劳动力的需求,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定期召开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引导和鼓励更多劳务经纪人或派遣组织从事劳务经济,推动转移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转移就业增收。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就业。通过落地的固投项目并结合基层经济发展特点,依托“访惠聚”活动,支持民族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类“短平快”项目的发展,拓宽农村就业渠道,帮助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或“进厂不进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2017年,xx市村队抗震安居房、美丽乡村建设及“访惠聚”村级惠民生项目当中,累计富余劳动力3750人次,其中贫困户412人,增加收入1308.45万元;二是支持农民创业或返乡创业。以农村为重点,着力打造劳务品牌。以青乡满收杂粮食品厂为例,在乡镇或村队创建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并通过落实农村劳动力创业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和社保补贴等就业扶持政策,鼓励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为本地精准扶贫对象、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就近的就业岗位。此外,小营盘镇农民创办欧帝孜食品厂,乌图布拉格镇校企联合开展培训,顾力木图街道企业经营创办电商等都是较好的典型示范。截止目前,全市实现小型微型创业664人,带动就业1998人;三是搭建供求平台。在乡镇、街道安排专人或在各企业建立信息员队伍的方式,每月定期收集企业用工信息,并通过各类微信、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使劳动者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同时,每月开展一次职业推介会,通过给用工者和劳动者搭建面对面的平台,实现劳动者就业。截目前,组织开展各类招聘会4次,累计参加企业数161个,累计提供用工岗位3942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211人次。其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大型专场招聘会2次,南办、顾办、青乡、青办劳动保障所先后结合“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了专场招聘会3次,将招聘会开到了“家门口”,进一步拓宽了就业渠道。
㈡ 开展劳务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转移技能水平。
一是继续推行“订单式”培训。充分利用可用资源,按需培训,将就业培训作为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推行企业为主体的学徒制,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让培训和就业紧密结合。此外,通过每年组织200-300人为期半年以上的集中培训,采取与培训机构合作的方式,对扶贫对象、企业新增人员、就业困难对象、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劳动者素质提升
2017年上半年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就业扶贫工作总结
本文2017-07-12 08:54:42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8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