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美丽乡村是美好的愿景,是习总书记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涵盖面非常广,涉及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特色小镇、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全域旅游,还包括植树造林、美化村庄,需要统筹协调处理好各项关系。正因如此,2月27日我们各乡镇党委书记都参加了**市美丽乡村建设松滋现场会,新华书记、杨智市长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前段时间市委市政府还组织大家到江苏省江宁区、浙江省安吉县、安徽省巢湖市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后期我们还将陆续组织各类培训学习活动,确保专业人做专业事,既做到理论武装头脑,又结合外地先进经验,确保科学规划、不走弯路、一步建成,用最短的时间实现建成美丽乡村的梦想。
今天我们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召开全市美丽宜居乡村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同时,进一步统一思想,咬定目标、强化责任,全力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加快“富强**,绿色**”、决胜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刚才大家观看了电视片,大同湖管理区和**珂里村、乌林叶洲村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三家先进单位决心坚定、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得力,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会上我们还下发了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考核细则和实施方案,请大家遵照执行。待会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长远,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更是老百姓的幸福靠山。建设美丽乡村,既是当前发展所面对的客观形势所需,也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迫切期待,更是关系各级领导干部发展观与政绩观的重大问题,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从以下“四句话”来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
(一)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讲政治。习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并多次强调把生态环境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美丽乡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建设美丽乡村,既是中省、**对新农村建设的深化调整,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行动。可以说,无论中央还是省市层面,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战略性加强,成为一个极其严肃而重大的政治问题、一项极其严肃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务必强化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切实增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建设美丽乡村就是促发展。当前**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攻坚期,我们的农业有基础、有体量、有优势,但农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面临污染增量多、环境容量少、生态资源有限等实际困难,环境要素制约更加明显,这倒逼我们必须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我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核心任务之一就是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科技农业、规模农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农特优电商等经济新业态,逐步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真正把**的水产、再生稻等打造成为第一品牌、第一产业。只要我们咬定目标、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拿出**方案,形成**经验,作出**作为。
(三)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创优势。当前的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生态环境、和谐程度等综合实力的比拼,比如现在我们招商,客商希望看到的是我们整洁有序、绿色满村的自然环境;**的旅游,打的就是自然生态牌。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同时最大的担忧就是农村的生态环境,现在的农村,规划无序、随意建房,垃圾遍地、臭水横流,到处乱堆乱放。与监利、仙桃等周边相比,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赛跑”中已经落在后面,必须用强劲的“途中跑”和全力的“冲刺跑”来快步赶超。实践表明,从环境恶化到环境优化的发展过程,一般在人均gdp五千到一万美元出现生态拐点。目前我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一万美元,处于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最佳时期。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以生态文明建设的高起点、严要求和快推进,积极增创我们县域竞争的新优势。
(四)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惠民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实现群众的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容易反复的指标,就是环境质量;最需要强化的环节,就是生态建设。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困难,目前我市有2万群众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正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据权威机构统计,在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带动下,去年全国乡村旅游达到13.6亿人次。一个景点富裕一个村庄,一片山水富裕一方百姓。我们的**乡珂里村就是在这方面做出了经验,市委市政府才舍得花巨大的项目资金来支持建设。我们现在抓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培育特色产业,繁荣一方经济,改善群众生活。我们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切实增强建设美丽乡村“等不起”的使命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紧迫感,把这项造福全市人民、惠及子孙后代的战略举措,坚持不懈抓紧抓好抓实。
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任务艰巨,必须项目推进、工程实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问题,更涉及民风、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以工程化、项目化、具体化的形式加快推进实施,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实现“生态美”。从今年开始,各乡镇办区、各村场社区要以“三清三化”、“三拆三控”和“三改一创”为核心,集中精力将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常态化、长效化的抓下去。一是以“三清三化”为重点,要全面清理本镇、本村垃圾、清除各类杂物、清洗每条沟渠,鼓励农民在房前屋后栽植桔子、桃子、梨子等兼具经济、生态、观赏功能的树种,使农村居住条件得到根本改观,农民群众对环境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真正做到环境净化、通道绿化、区域美化。二是以“三拆三控”为重点,各乡镇办要全面拆除违章建筑、全面拆清乱堆乱放、全面拆掉乱搭乱建,要严控村民随意私自建房,今年起全市全域将实施禁建;要在全域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清运一体化,全方位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健全“村集体主导、保洁员负责、农户分区包干”的常态保洁制度,同时将升级峰口等9个污水处理厂,新建燕窝等9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各地要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建设任务;要全面整治现有的畜禽养殖污染,各类养殖场一律不得新建。三是以“三改一创”为重点,各乡镇办区要重点推动农村改厕、改厨、改圈,在改路、改水、改厕等基础工作做出成效和特色的村,各乡镇要积极帮助这些村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市委市政府将重点予以项目资金支持。
(二)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实现“生活美”。核心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各乡镇办区要加强绿化,绿化是美丽乡村的主线。但从目前的进展情况来看,我们的通道绿化、见缝插绿还很不够,距离“绿色景观长廊”有很大距离。各地要按照“一路一景”要求,抢进度加快植树造林,高标准绿化街区主干道。二是各村场社区要加强美化,各地要引导农户在庭院内栽种瓜果、花草和树木,因地制宜培育花卉型、林木型、林果型绿色庭院。同时,对村庄或景观带主要出入口、主干道沿线、公共活动空间、重要建筑区等重点地段和节点地区进行景观设计提升,注重融入每个村庄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等人文元素。植树造林、加强绿化这一要求是硬任务、硬指标,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含糊。
(三)实施“综合配套”工程,实现“布局美”。“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寻找美、发现美、打造美、展示美的过程,离不开“美如画”的科学规划。我们要更加重视乡村规划,实现科学规划和依规建设的统一。一要增强规划覆盖的广度。以“美丽”二字为主题和灵魂,今年全市所有的乡镇办区都要完成总规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进一步修订完善现有美丽乡村“十朵金花”项目建设规划(美丽乡村规划以后不凸显产业发展,只要求村庄布局、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功能区划分),实现适宜村“美丽乡村”规划全覆盖,为建设“美丽乡村”绘就蓝图,提供依据。二要增强规划编制的深度。根据有关政策法规,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保护利用的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的具体性方案,进一步明确保持村庄格局、历史风貌和整体环境的措施和要求,明确村内风土民俗发掘、保护、传承的重点和要求,明确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内容和要求。三要增强规划执行的力度。要切实增强农民群众的规划意识,让农民群众了解规划、支持规划、参与规划、落实规划。加大规划执法管控力度, 实行全域禁建,全面深入开展农村违法建设专项整治,促进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更加有序规范。四是加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要大力实施硬化道路全通达、安全饮水全覆盖、教学条件全提升、卫生站室全达标、文体场所全落实、殡葬用地全规范、垃圾处理全到位、公共厕所全配套等基础设施工程,全面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实施“产业发展”工程,实现“富足美”。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优化生态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而且要带动农村全面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我们要秉承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要在生态农业中创收。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宜渔则渔,宜粮则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打造一批河蟹村、龙虾村、稻花村、杏花村、荷花村、桃花村等专业村。各地要鼓励农民将土地依托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进行流转,扶持发展一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集中连片开发,打造美丽水乡田园风光。要在休闲旅游中创收。坚持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并重,进一步利用农村水乡景观、田园风光和乡村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特色文化游和“农家乐”体验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在美化环境同时,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实施“文明提升”工程,实现“和谐美”。农村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环境优美,更要社会和美;不仅要有物质的美、具象的美,让人过目不忘,更要有道德的美、精神的美,让人日久生情。一要弘扬良好道德风尚。采取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的“普通话”转化为“地方话”,将“大主题”转化为“小故事”,将“大社会”转化为“小舞台”,把“大道理”寓于“小生活”。特别是要将美丽宜居乡村建
在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7-07-09 09:47:54发表“动员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8469.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