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管理中心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
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大力支持下,围绕市政府提出的抓住“一条主线”、突出“两个重点”、打造“三个中心”工作目标,结合部门工作实际,明确以生态保护和建设为己任,深化改革,创新工作,适应新常态。积极向上争取湿地保护项目,调整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国有苇场改革,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竭力做好精准扶贫,较好的完成了各项计划工作任务。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被纳入“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中科院松嫩平原西部盐碱湿地生态研究站”在公园正式挂牌。
一、湿地保护、修复项目有了新进展
今年以来,跟踪国家对湿地保护系列政策和相关措施出台,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抓机遇、找项目,现运作有两大项目:一是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国家贴息贷款型);二是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纳入国家湿地保护“十三五”规划,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项目。近期与省、市相关部门进行了项目沟通、对接、申请工作,计划争取资金5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湿地保护、恢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点国家湿地公园基本建设项目,此项目年内有望立项。
二、公园建设、重点项目有序进行
今年,公园建设有两项列入市重点工作项目,一是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景区14公里道路建设,公园1号坝—三千五大坝4公里公路建设正在进行中,已完成工程量的50%,预计7月分公路交付使用;另有公园三千五大坝—大岗子泡进水闸、公园北门—职工社区10公里路段申报待批。二是公园房车基地建设,已完成双方建设合同签订,此项进入相关部门审批建设手续。预计下半年动工建设,9月份竣工交付使用。
三、生态建设、院地合作上了新台阶
在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努力协调下,促成了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与***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4月1日在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何兴元所长、赵彦峰市长代表双方在会上签署了“协议”,标志着院地合作全面展开。***湿地资源极为丰富,湿地总面积14.6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8.44%,境内“一江两河”经流,形成了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的湿地资源,发展利用潜力很大。由于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部分湿地退化较严重。因此,湿地保护、修复刻不容缓。自九十年代初至今,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先后对我市具有典型的叉干乡东大泡盐碱地、月亮泡古河道盐碱地进行了科学治理,在红岗子乡建立了盐碱地治理试验站。2013年以来,在牛心套保湿地试验成功了“苇-蟹-稻”复合生态工程模式”,取得了生态保护、生态资源合理利用巨大科技成果。使牛心套保国家湿地公园在国家验收时一次通过,公园被列入全国22个重点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之一,为加强湿地保护,科学利用好湿地资源,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和省林业厅在牛心套保联合建立了湿地恢复与合理利用研究示范基地,为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搭建了全市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经济纵深发展新平台。对培养生态发展优势,集聚发展动能,加快发展步伐,推进全市湿地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生态产业、示范项目进入实验生产阶段
一是芡实、莲藕进入实验种植。今年以来,在中科院刘兴土院士及其团队指导下,在已恢复的湿地实验种植经济性价比较高的新品种芡实、莲藕,播种面积1万平方米,芡实有医用价值,市场需求量大;莲藕,原产南方,北方市场短缺,市场前景看好。如要实验成功,对湿地生态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拉动作用,将告别单一芦苇生产模式,湿地经济向多元化发展迈进重要一步。
二是开展蟹苗驯养实验和科学投放养殖。今年以来,为科学发展生态产业,提高芦苇蟹养殖成活率,保持生态平衡,防止过度利用湿
湿地公园管理中心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
本文2017-07-04 09:00:04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8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