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伴我行征文
家风家训伴我行征文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方面,每个人都有个原生家庭,并在这个家庭里面成长和成熟,那么他人格品质的形成与他(她)所在的原生家庭氛围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凡事要有“风”和“规”,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良好的风气和严谨的规矩,那么就会出现长幼无序,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不知法,不守法,不重道德的现象,更有甚者可能会出现家庭暴力,人际关系紧张等,所以家风建设是每个家庭迫在眉睫需要做的一件事情,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几年着重强调的重心。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家庭在增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这在全国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单位也开展了家风建设的活动,借此我深思了家风建设这个事情。
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作出了示范。毛泽东把子女送到农村、部队,让他们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经受锻炼。周恩来生前订有10条家规,公私分明,不做特殊公民。刘少奇的一些亲属想凭借与他的关系办点私事,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随便行使自己的职权。”老一辈革命家不仅严于律己、一心为民,而且有严厉治家的优良传统,充分展现出其克己奉公、修己治家的政治品格和道德品质,一直为后人所传诵称道。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高铁、航空、大量基建等经济发展,人权的提升,很多古时候备受尊崇的家风都被历史淘汰了,被我们抛弃了,例如“父母在不远游”,比如“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但是,这不意味着所有的古老家风都应该被抛弃,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文化中去认真借鉴“好东西”: 道德与法律这样两条杠杠无论处于什么年代,什么环境都是大家必须遵守的。
法制建设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公民必须遵守。在家庭中涉及最多的就是道德问题,比如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谦虚礼让,设身处地,善解人意,甘愿吃亏,等等,注重道德自律的家庭成员,才能够在家庭中享有威信,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
家风家训伴我行征文
本文2017-06-19 12:16:32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7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