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基层纪委监督责任落实的思考
关于强化基层纪委监督责任落实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纪委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履行监督责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举措。监督责任履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党的执政基础是否牢固、党群关系是否紧密、党的公信力高低与否等。因此,强化基层纪委监督责任有效落实,对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基层纪委落实监督责任过程中存在困难与问题
1、监督问责趋于弱化态势。一是党内监督乏力。对同级党委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宽,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会监督问题,普遍存在事后监督多、事前监督少,事初监督多、事中监督少,具体事项监管多、纵深监管防控少等现象。二是责任追究力度不够。有些基层纪委在开展责任追究时,一旦面临较大压力阻力,就存在不想追究、不愿追究、不敢追究、难以追究问题。即使进行责任追究,也仅限于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和内部处理等,较少给予党政纪处分。三是“一案双查”制度缺乏具体操作办法。对没有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主管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基层干部的责任追究,还停留在理论层面,有时虽然对单位负责人主体责任进行了追究问责,但力度不大,震慑效果不强。
2、监督制度陷于滞后状态。一是监督制度针对性不强。监督制度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监督成本较高,而出台的监督机制、预防制度制订的数量比较多,但不少制度的制订和修订不符合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存在明显不对称性,针对性不强,造成执行效果低、执行难度大、发挥作用小。如办公经费制度、办公用房制度、工作补贴制度、公车改革补贴制度等。二是监督制度不适应性问题。有些制度规定制订出台较早,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出现较大变化,存在明显不适应性,实践执行中显得乏力。例如反“四风”问题,本来治理起来就“事多面广”、难监督难问责,当前又花样翻新,走进“青纱帐”,穿上“隐身衣”。如新出现的“公款吃喝进农庄”、“带彩娱乐进家庭”、“电子礼品卡”、“快递送礼”等。三是监督制度配套性不够。虽然出台了不少规定、禁令,但有的缺乏配套规定、细则或者具体追究办法,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3、“三转”定位处于模糊层面。一是主管不主业问题突出。总体来看,中央、省、市纪委推进“三转”力度大、速度快、成效好。但基层纪委在推动部门和乡镇纪检机构落实“三转”要求上,工作进展慢、起色不大。目前,我市基层绝大多数部门和乡镇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及纪委委员,除主抓纪检监察工作外,同时还分管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城乡建设、征地拆迁、殡葬改革、包片包村等其他业务外工作。工作重心往往不在主业上,参与的领导小组多、事务多、检查多,纪检监察主业成了“副业”;二是多方牵制难以做到聚集主业。按照上级要求,纪委必须退出许多原来出面牵头的工作事项,变直接监督为再监督,但不少党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受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影响,总是认为有不少工作需要纪委抛头露面、冲锋陷阵,才能显得力度大、措施硬,安全系数高。因此,对纪委的退出表示不理解不支持,造成纪委的“退”与职能部门“进”的程度力度不一致,对接措施跟进不及时。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招投标监管、扶贫项目审定等等。
二、基层纪委落实监督责任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监督同级党委存在明显现实障碍。就目前管理体制而言,基层纪委在人、财、物等各个方面还隶属于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对本地本单位发生的问题,工作畏难情绪多,不能有效发挥派驻监管作用。主要存在三个障碍:一是思想上有障碍。纪委书记作为党委班子成员,“一口锅”里吃饭,监督主体在人、财、物等方面长期严重依附于监督客体,大多数基层纪委书记把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与服从同级党委领导剥离开来,过多地强调服从服务,严重忽视监督,“怕得罪人、怕丢选票”的思想门槛难以逾越,不愿、不想、不会、不敢大胆履行同级监督职责。二是制度机制上有障碍。党章党纪等法规制度都明确规定了监督要求,但地方配套的监督制度不完善、未跟进,缺乏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同级监督没有抓手、缺乏依据,“抓与不抓一个样、抓好抓坏一个样”的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实践层面上有障碍。不少基层主要领导干部在口头上接受监督,但是在思想和行为上却设法规避监督;领导班子成员与内部纪检监察干部之间产生一种“防备”心理,工作联系少、思想交流少、生活交往少,基层纪检监察干部“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制约了基层同级监督职能作用的发挥。#p#分页标题#e#
2、浓厚的乡土文化与人情关系的制约影响。我国传统文化对国民影响十分深远,行政区划的地域空间越往下越小,各种人情关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县、乡、村,基层纪委和监督问责对象的关系相对较近,面对浓厚的“熟人社会”环境,很难抹得开面子,对监督、追责畏首畏尾,拉不下面子,怕得罪人。这种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乡土文化环境和“熟人社会”的人际关系,对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乃至市县两级的巡察工作,都有长远、现实和潜在制约与影响。
3、二级机构的特点致使压力传导层层递减。很多基层部门如教体局、交通局、人社局、食药局、卫计委、农业局等都分设了数量不少的二级机构,这些二级机构的级别虽然偏低,但却具有点多面广、布局分散、人数众多、规模庞大、难以管理等特点,相当于人体的“神经末梢”,认知感觉和实际效果难免大打折扣。同时,由于多种原因,众多二级机构几乎都不设置纪委组织和专职纪检干部,即上级纪委二级机构没有根基,普遍缺少“眼睛”和“耳朵”,成了“瞎子”、“聋子”。如,睢县教体局是个比较大的部门,设有二级机构在我市各地各单位近30个,共有中小学教职员工27000多人,在校学生10多万人,又没有纪委组织和专职纪检干部,很难经常开展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类似的二级机构还有很多,上级关于“两个责任”的总体要求和文件精神只能是逐级传达贯彻和落实;而在逐级传达贯彻和落实的过程中,就极有可能会出现压力、重力和效率、效力层层递减、逐渐减弱的情况,最后变得无声无息,不了了之。
4、垂直单位的特殊情况成为压力传导盲区。在基层管辖的区域内,还有不少上级党政部门、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设置的直属机构和单位,如各种办事机构、派出机构、特设机构以及其他直属机构等等,从中央到省市县都有。这些垂直机构和单位的人财物和业务工作,都是直接听命于各自的上级,但是,由于时空上的距离,上级又很难做到直接监控;而县乡两级党委纪委权
关于强化基层纪委监督责任落实的思考
本文2017-05-30 12:39:45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721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