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建好家风
见贤思齐 建好家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人理想的人生境地和奋斗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以结构政治学的视角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我们党的廉政建设指明了一条优化细胞,夯实基础的精准方向。中华民族素有见贤思齐美德,党中央习主席也多次强调看齐意识,通过向古代先贤,向革命前辈,向当代榜样,向党中央看齐,承传统濡染时世,秉贤哲规范立身,学领袖胸襟家国,治天下清风正气。
古圣贤哲历史镜鉴
早在公元241年,《吕氏春秋》即指出:“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自此,修身齐家就成中华民族家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誉的郑氏家族,宋元明清四代173人出仕做官,最高至礼部尚书,没出一个贪官,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家风建设中突出廉政建设,《郑氏家规》第88条写到:“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郑义门族从家庭的角度约束族人廉洁从政,清正为官,彰显了中國古人治家如治国,追求政治清明的社会理想和家国情怀,昭示后人正衣冠、明得失、知兴替。
北宋名臣范仲淹他勤俭持家,济施贫弱,不但独善其身,而且风延子嗣。范仲淹娶儿媳时,女方知其“俭以养德”,不敢多求,唯请用罗绮做幔帐,范仲淹仍与拒绝,他把勤俭之风定为范氏家族雷打不动的铁律。一方面以勤俭持家自我教化,另一方面却慷慨解囊扶贫济困。范仲淹的儿子到外地运粮,途遇老友无钱葬亲,遂将所运之粮尽数接济,范仲淹得知大为赞赏。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的范仲淹身体力行树家风成就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节操,范家四子承继乃父遗风均成为后世效仿的治国良臣,由此可见“修齐平治”之间不可断裂的逻辑关联。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殉国情操筑基于他“十无益”的家教格言;张之洞自视为贫民,为贱卒”的清廉口碑,源于他“齐家、报国、立业、修身”远大志向。中华民族灿若星汉般的贤德古训,历久弥新地悬空三尺,照身矩影,促使我们每日三省吾身,不敢做汗颜之事。
革命先辈光耀后人
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醇厚,内化我们党的精神气质。于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于党,是党内优秀传统的重要源头之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同志亲自曾定下“十条家规”。严禁亲属乡友利用他的关系谋官求职,搞特殊化。1968年,周总理的一个侄女赴内蒙古插队,由于表现好,经当地群众推荐,应征参军。总理得知后说:“你参军虽然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专挑上了你,还不是看在我们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搞特殊化,一点也不能搞。”周恩来还专门给相关同志提出:“你们再不把孩子退回去,我就下命令了。”这个侄女最终脱下军装,返回内蒙古草原插队劳动。临行时,周恩来说,我自己没有孩子,但要教育侄子侄女走自己这一条路。
被誉为民族之魂的周恩来,一生廉洁奉公,贤德处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典范。有人说,周总理修身到极致,齐家超往圣,我们只能高山仰止,很难行之。那么,我们再讲一个足可令人学习效法事例。张闻天同志在建国前长期担任中共中央的领导职务,后来尽管级别和职务连连降格,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性原则却始终不变。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何位,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取私利,甚至为避嫌而“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享有配备公车的待遇,但他从不允许子女“沾光”。有一次,儿子张虹生趁父亲上班前爬上车,赖着不下来,以为这样能让自己坐一次向往已久的小汽车。谁知父亲一点也不妥协,他干脆走着去上班,让汽车停在原地。小虹生只好乖乖地下车。上个世纪50年代,知识青年开始上山下乡,张闻天将张虹生送到天津茶淀农场务农,两年后,张虹生获准考外交学院,请求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父亲打招呼照顾,被一口回绝:“你有本事就上
见贤思齐 建好家风
本文2017-02-15 10:28:37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460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