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工作总结
201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为重点,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扶残助残社会氛围,全县残疾人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体育、宣传、维权等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市的全面肯定,连续两次被国务院残工委表彰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特奥工作先进单位”,被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被省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被省残联表彰为“全省先进残联组织”“国际奥比斯‘甘肃儿童新视界’项目实施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政府残工委表彰为“先进残疾人组织”,县残联也连续七年获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组织网络
基层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坚持“没有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没有残疾人的脱贫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残疾人的稳定就没有全社会的和谐”的工作理念,专题召开全县残疾人工作会议,对全县残疾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大力推进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县残联机构单列,核定编制8名,配备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2名(其中残疾人副理事长1名)。7个镇残联全部配备了专职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71个村和5个社区均成立了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选举产生了残疾人协会,配备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全县形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协为基础、社组助残小组和志愿者队伍为延伸的残疾人组织机构和服务网络。社区及村残疾人协会组建率、活动场所开辟率和残疾人工作开展率达100%。做到了残疾人工作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残疾人的困难时时有人问、事事有人帮,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呈现出稳步推进、整体提高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发展基础
(一)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坚持以小财政大民生的发展思路,将残疾人工作经费纳入全县财政预算,多方筹资、逐年增加,努力实现残疾人事业经费预算、资金划拨、专款到位、项目匹配“四优先”,妥善解决残疾人专职委员的待遇问题,将专职委员的工作补贴经费、教育培训费等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镇残联、社区残协专职委员全部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享受岗位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工作补贴每人每月不低于1500元,村残协专职委员采用工作补贴加低保加补助的办法,每人每年不低于4000元。为全县73名残疾人专职委员发放工作津贴17.52万元。
(二)巩固完善专职委员管理机制。严格专职委员选聘程序,建立电子信息档案,对专职委员实行实名制管理。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组织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分级分层组织镇、村(社区)专职委员进行理论学习、业务技能培训和人道主义精神、职业道德教育,使镇残联理事长、镇村(社区)专职委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进一步完善专职委员激励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镇残联与专职委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岗位目标管理,坚持对专职委员的工作实行月督查、季考核管理办法,对表现突出作用发挥好的专职委员由县政府残工委进行表彰奖励。
(三)丰富强化宣传引导机制。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道主义思想宣传力度,创新推进残疾人宣传文化工作,争取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在各类媒体刊物上发表宣传残疾人事业的稿件109余篇,其中中残联网站登载43条,张掖日报发表4篇,扎实开展“助残日”系列活动,先后制作播出临泽县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巡礼专题片3部,发放残疾人政策法规宣传材料4000多份,并开通临泽县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广泛开展残疾人事业政策法规和残疾人工作咨询宣传活动,使《残疾人保障法》、《扶助残疾人规定》等政策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四)逐步形成社会联动机制。县镇村残疾
残疾人组织建设“强基育人”工程工作总结
本文2017-02-03 14:49:22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4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