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
2016年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
2016年,我局紧扣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要求,在省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一手抓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一手抓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2016年工作情况
(一)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市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示范区创建任务圆满完成。顺利通过文化部对我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实地考核和国家验收。我市被文化部、财政部正式授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成为安徽省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我市又新添一张国字号名片。二是文化设施提标升级。市美术馆新馆开馆,市博物馆新馆在建。全市文化馆全部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完成67个示范村农民文化乐园规划建设。积极申报创建省级乡镇、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工作。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丰富多彩。广泛开展“送戏进万村”、文化下基层“四进”、文化惠民消费季、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演唱会等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免费开放xx市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公共文化数字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开展“广场文艺天天演”、全市“六一”少儿文艺调演、xx大讲坛等品牌活动,组织市文化馆参加第九届皖江八市群艺(戏曲)大赛和“文化走亲”等活动,公共文化特色品牌进一步擦靓。四是全民阅读活动取得实效。我市3户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xx市代表队在“2016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电视大奖赛”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参赛作品《六尺巷》获得“优秀奖”。开展了“千家书店贺国庆,万种图书大联展”2016全省图书惠民月活动,参与人数78.715万人次,惠民金额321.36万元,拉动文化消费1009.69万元。为每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安排2000元资金,补充更新出版物和开展读书活动。组织开展了暑期“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实践暨读书征文活动。
(二)圆满举办“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特色文艺精品生产成果丰硕
一是成功举办黄梅戏展演周活动。共举办了开幕式文艺演出、黄梅戏优秀剧目展演、全市黄梅戏及地方稀有剧种小戏展演、全省中青年戏曲演员才艺展演、广场文艺天天演、黄梅戏电影展映、“黄梅戏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等14项主体艺术活动,参与人数超万人。圆满组织安徽省第11届艺术节分会场工作,组织开展了青少年黄梅戏电视大赛暨“黄梅戏进校园”教学成果汇报展演。二是积极申报项目,推进戏曲调研。通过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终评5个,全国基层院团地方戏曲会演项目入选1个。通过艺术专业与管理人才国际交流项目选拔1个。大力推进戏曲调研,开展了全市地方戏曲普查、“黄梅戏起源与发展调查”、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收集整理保护工作。筹建了黄梅戏数字资源库。三是抓艺术产品生产,促戏曲艺术传承。《大清名相》入选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胡久根卸任》剧本荣获“田汉戏剧奖”剧本文学一等奖,我市12家民营黄梅戏剧团入选省民营艺术院团“百佳院团”名单,黄梅戏《一文钱》入选全省优秀新创戏曲剧目大戏。完成原创大型黄梅戏现代戏《元勋夫人》(原名《邓稼先》)剧本二稿,黄梅戏《六尺巷宽(暂定名)》编剧正在创作中。完成黄梅戏小戏舞台呈现28个,黄梅歌舞《欢天喜地闹花灯》、《黄梅飘香盛世浓》创作呈现。完成潜山弹腔《二进宫》《郭子仪上寿》剧目,怀腔、文南词、岳西高腔的部分折子戏小戏复排工作。20幅作品参加全省书法美术作品展。综合杂技技巧展示节目连缀成剧。大力推广黄梅戏地方教材,已在城区18所试点学校开展黄梅戏教学。有序推进地方传统文化普及和传承。四坚持文化惠民,践行艺术服务人民宗旨。组织开展“文化下基层四进活动”、“送戏进万村”活动、开展新春“过大年 看大戏”惠民演出8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9场、抗洪抢险期间组织“风雨同舟”系列慰问演出9场、“戏曲名家走基层”系列演出30场。各级文化场馆组织举办一系列辅导培训200余场次,参训群众逾3万人次。共辅导文艺团队排练3000余次.共举办文化志愿服务、广场文艺演出、文化舞台巡演、抗洪救灾慰问、拥军慰问、建党95周年庆祝演出、“两学一做”宣讲、少儿文艺普及、文化走亲巡演等文艺精品演出150余场。传弘扬了正能量,播了真善美,深受社会各界好评。五是搭建艺术平台,加强对外艺术交流。充分利用《黄梅戏艺术》和《黄梅戏创作》杂志和黄梅戏数字资源库,努力打造推介xx文艺新平台,展示xx文化艺术。成功组织黄梅戏《大清名相》在海南、广东、北京三地巡演,举办“再芬黄梅盛夏演出季(武汉站)”活动和上海“xx文化周”演出,加强与德国、泰国文化交流,组织黄梅戏精品参演新加坡第二届戏曲艺术节。
(三)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作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一是多措并举保护文保单位。全市启动太平天国英王府、太湖县蔡家畈古建筑群、潜山县程长庚故居复建等共计15处文物修缮工程。岳西县红二十八军小河南会议旧址蒋氏支祠戏楼维修文物工程已完成竣工验收,望江县褒隐寺塔修缮工程、太湖县龙门桥修缮工程等共计6处完工。刘文典墓环境整治方案、邓石如墓维修设计方案、望江县陈氏宗祠维修方案等共计10个方案已获省文物局批复。建成2家民营博物馆。《赵朴初生平展》改陈、《陈独秀生平事迹陈列展》改陈进入招标工作。中共xx建党会议旧址陈展改造设计方案通过评审。xx市博物馆新馆陈列展览招投标陈展大纲资料编印、招投标手续办理等已基本完成。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143万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补助博物馆1100万元、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759万元、省级文物专项经费520.5万元,总计达2522.5万元。二是全面完成我市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xx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2年10月启动,至2016年12月结束,历时4年。xx市各级普查办共走访调查国有单位3397个,调查完成率100%。全市共反馈收藏有文物的国有单位93家,平台注册的收藏单位65家。xx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23227件/套,其中市直四区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为6016件/套,报送总进度100%。三是严格排查文物安全。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了文物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对文物安全保障方案和消防设施设备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古民居逐户上门宣传用电、用气等安全注意事项,消除了文物安全隐患。四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推荐9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家单位入选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基地名单,16个项目入选xx市第四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2016年市文广新局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安排
本文2016-11-30 18:31:59发表“年终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338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