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人民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2016年,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彰显司法效能的关键之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深入推进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认真落实人民法院65项改革举措,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难题,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下面,就“如何让人民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大家分享几点看法。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获得感”?
“获得感”一词首先是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也会不断出现。在百姓眼中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一部分人的确先富裕起来了,而有些人却还在为房子、为看病、为子女上学发愁。改革的发展速度、发展成果在这些人身上并没有成比例上升。因而,不断优化让收入、社会分配等民生机制,让改革红利惠及更多的人,才能使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改革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改革得到人民更广泛的认同、拥护和支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的“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道出了百姓心声,顺应民生,温暖人心。司法体制改革同样如此,我们只有把司法体制改革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改革给社会带来的可喜变化,这样才能让人民感受到人民司法事业的进步,使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司法体制改革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二个问题,司法体制改革为人民带来了哪些获得感?
一是实行法官、检察官员额制,办案一线实际力量明显增强。打过官司的老百姓肯定有这样的体会:希望审理案件的法官品行端正、精通业务、经验丰富,公正断案。为选拔优秀的法官、检察官到办案一线,司法机关开展了员额制改革。“两高”报告显示,员额制改革扎实推进,各地严格执行员额比例,严格入额标准,法官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充实了一线办案力量。尽管进入员额的法官、检察官少了,但由于法院、检察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一线实际办案人数只增不减,实现了“减员不减人”,如吉林省法院系统一线办案力量比改革前增加7.5%。二是有能力、专业水平高的人都吸引到办案一线,司法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坚持公开公正遴选法官、检察官,推动业务骨干流向办案一线,在法官、检察官的遴选过程中,坚持唯优秀论,无论领导干部还是普通法官,不管职务高低和资历深浅,所有人在遴选标准和入额条件上均一视同仁。选任产生的入额法官、检察官年富力强,整体学历较高、司法经验丰富。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和充实司法辅助人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让法官、检察官有更多时间精力专注与审判中心业务。
三是法官办案效率提高,人均办案量大幅上升。在司法体制改革过
如何让人民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本文2016-07-05 09:34:24发表“指导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087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