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6年公路管理局七一优秀共产党员推荐材料

栏目:事迹材料发布:2016-06-12浏览:2650下载274次收藏

他有许多美丽的光环:  

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先进个人;  

青岛市公路管理局优秀共产党员;  

青岛市交通运输委优秀共产党员……。  

他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人们说,这些年平度公路的快速发展,有他的汗水,有他的奉献。  

他就是青岛市公路管理局平度分局高级工——刘学新。  

出大力的统计员  

1986年12月,年仅21岁的刘学新子承父业,从胶莱河畔的崔家集镇小纪家村来到平度市公路局店子公路站,当上了一名统计员。  

然而,当刘学新喜气洋洋地开始工作时,没想到他这个统计员就是每个月向市公路局报报表,其余大部分时间要在公路上养路护路。  

那时候公路站只有三个人,一个站长两个兵,几间旧平房,更没有什么养护机械。刘学新每天跟着师傅们拿着铁锨、镰刀、扫帚,在路边割草,挖边沟,修边坡,扫马路,拉着小油罐车烟熏火燎地修补路面,那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有人叫他们“马路天使”,也有人戏称他们是:“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挖碳的,再看是公路站的”。  

本以为当统计员是个坐办公室、拿笔杆子的,没想到是个出大力的,还不如在家种地呢!  

刘学新心里虽然这么想,但干起活来却舍得出力气。他传承了老一辈公路人的优良传统,特别具有农村青年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性格。几年下来,在师傅们的指导下,他从苦干到巧干,逐渐适应了养路护路工作,干起活来既快又漂亮,统计工作也做得很出色,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当刘学新看到南来北往的大车小辆畅通无阻的时候,激动和喜悦伴着泪水、汗水一起涌上心头。此刻,他才真正感受到一名公路人的光荣与自豪。  

流大汗的苦差事  

1990年春天,刘学新调到平度市公路局拌合站开沥青拌合机。  

开沥青拌合机?不了解内情的人一定会以为这是个“美差”,其实这更是一桩苦差事。  

公路人都知道,沥青拌合机出料温度是160——170摄氏度,被人们称为“火焰山”。拌合机附近温度一般是四、五十度,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用“汗流浃背”是不足以形容的。人们不知道他流了多少汗,只知道他一天能喝一大桶矿泉水,有人曾戏说刘学新一天喝的水能浇半亩地。  

就是这样的苦差事,刘学新至今已经干了整整26年,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他以共产党员的模范行动做出了表率,诠释了公路人“路畅为民 奉献社会”的崇高形象,把党的宗旨抒写在畅安舒美的公路上。  

近年来,平度公路建设、养护工程每年投资上亿元甚至几个亿,工程量大,时间紧,任务重,机械、材料保障任务更是繁重。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么多的项目,这么大的工程,都等着用料。前方急,后方更急。刘学新带领职工加班加点,每天早晨五点上工,晚上干到八、九点,施工期间从来没休过星期天、节假日,最紧张的时候连续七天七夜没回家,保证了各项工程施工用料。  

肯钻研的技术革新能手  

1993年春天,刘学新当上了沥青拌合机机长。  

拌合机机长是个什么官儿?当时局领导曾派人调查是谁任命刘学新当的机长,这个机长属于什么级别?原来是沥青拌合机所在的机务科科长口头上封了刘学新这么一个官儿。其实这个机长连个班组长都不是,就是管着一台拌合机,领着三、五个人,公路局从来没有这样的编制。后来这事不了了之,刘学新这个机长的名号也传出去了。  

刘学新可不在乎什么机长不机长,他认为反正干好工作就行了。20多年来,他不仅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而且善于用脑肯钻研。为防止沥青拌合料粘在运输车内浪费,传统的办法是装车前先在车厢内洒上柴油,刘学新和同事们经过试验用洗衣粉水代替柴油,效果很好,仅此一项每年节省柴油1000多升。  

过去,沥青拌合机一开烟尘满天飞,呛得人喘不开气,连附近的建筑公司、养殖场都找上门来,排队堵在机器旁不让开机。刘学新带领有关人员经过刻苦学习钻研,对拌合机进行了一系列技术革新,大大减少了烟尘、有害气体和噪音。刘学新成为技术革新能手,被授予平度市节能减排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6年公路管理局七一优秀共产党员推荐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