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一、镇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xx市xx镇位于xx市北偏西,南距xx市区15公里,北距xx市区40公里,与xx公路xx立交桥距离9公里,距xx湖旅游风景区10公里,距xx第二机场30公里,素有“xx东大门”之称,是1996年xx省政府批准的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xx市重点建设8个产城一体单元之一——xx新城的核心区域。
(二)幅员面积及行政区划:全镇幅员面积44.5平方公里,场镇建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辖19个村(居),其中15个行政村,151个村民小组,4个社区居委会,44个居民小组。
(三)人口规模:镇区内常住人口5.1万人,位列全市第3位,占县域总人口比重为3.4%;其中农业人口27810人,城镇人口23190人,场镇常住人口3.7万人。随着城镇建设的不断加强,人口集聚优势凸显。
(四)经济成果:2013年全镇实现gdp14.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工业产值7.95亿元,同比增长20%,农业产值0.55亿元,同比增长6.8%,第三产业产值4.64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192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228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268元。
(五)区位优势:xx镇紧邻xx(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全省新五大精品旅游区之一的“xxxx”,坐拥xx·xx工业发展园。境内xx铁路、xx高速公路、xx快速通道穿境而过,紧邻xx高速公路、xx第二绕城高速,另有x江纵贯全镇南北。xx镇水陆空的立体交通网络凸显“xx区位、xx成本”的优势。
xx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镇区内xx寺、xx寺、xx寺(又名xx寺)等名寺古刹香火鼎盛;xx村的xx、xx,xx村的xx,xx村的xx,xx村的xx以及xx河xx流域的xx等奇石、xx声名远播。
二、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按照xx市委、市政府建设“xx新城、产城一体”规划,xx镇以“两化互动、产城一体、产村相融”为思路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之路。xx镇以“依托园区发展, 激活区位优势,建设xx新城”作为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活力xx、滨水新城。一是依托xx工业园区核心区优势。加快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以及产业升级转型,深挖xx经济加快发展的活力源;二是依托“xx区位、xx成本”优势。努力提升xx发展的软硬环境,激发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各类生产要素聚集和流动的活力;三是依托“xx新城”主城区优势。立足观念更新、产业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兴,着力实现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由“镇”到“城”的转变。
(一)以立体交通连结建设为突破,区位优势不断凸显
城镇发展,交通先行。xx镇依托大立体交通网优势主动对接,加快推进交通连接线以及城镇内小交通建设。一是xx快速xx连接线项目。总投资约3亿元的xx快速xx连接线(绕场镇道路)建设工程拟于今年内动工,该项目建成后,从xx出发可直接进入xx快速到达xx,成为xx市半小时经济圈,且作为xx新城城市主干道,初步建立起城市发展交通构架。二是xx连接线项目。通过积极争取, xx连接线项目已纳入今年的全市重点项目,即将启动。三是场镇道路建设改造项目。2012年,xx镇完成了总投资3800万的8条主街道黑化、彩化、亮化工程,城镇微交通建设完成。四是xx跨江大桥建设项目。该项目已纳入2014年xx市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后对于丰富城镇交通网络、强化城镇集聚和辐射功能、带动一江两岸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大交通对接项目以及场镇内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xx镇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将充分激活xx区位优势,激发xx发展潜力。
(二)以xx工业园区发展为依托,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借势xx工业园区发展。2008年8月,xx、xx两地跨区域合作成果——xx工业发展区落户xx。园区产业定位为机械制造、电子电器产品制造、冶金及新型材料、农产品深加工、临空空港产业等。我镇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突破,构建工业发展平台,广泛吸引各工业生产要素向xx集聚,整合各生产要素,提高产品配套能力,扩大规模,增强规模经济效益,努力营造特色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夯实现有工业基础。2013年我镇规模企业总产值达到8.0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86.9%。为整合产业资源,壮大工业基础,我们大力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xx境内现有xx集团、中铁xx局、xxxx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上大中型企业6个。在土地要素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鼓励企业多利用厂内闲置厂房、土地扩大再生产、引进链条企业,做大做优产业。同时,以企招商,引进企业入驻关联企业,拓展产业链条。
三是筑巢引凤,招大引强。近年来, 我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了xx市xx电力有限公司、xxxx商混、跃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投资约10亿元。同时,我镇不断打造投资软环境,吸引电子信息、会展物流、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等高端产业入驻,推动我镇产业结构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由价值链低位向高位提升。
(三)以保护自然生态、打造特色品牌为载体,特色农业发展有声有色
xx镇依江而建,自然条件优越,生态环境上佳,上至xx村下至xx村,沿江线长、水域面积宽,是打造“滨水新城”的有利要素。镇党委政府围绕新规划的定位目标,以“产村相融”作为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在境内农业生态区,一是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绿色产品,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目前,我镇已形成较具规模的核桃、黄背木耳、食用菌、大棚蔬菜、黄花、芦笋等上档次的农村经济产业基地。二是建立农业协会,引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扶持田家坝村太阳食用菌和黄花协会,助推特色农业发展。同时,依托产业合作组织,培育一批农副产品专业营销大户,促进农副产品批零市场发展,促进产品流通,提高转化率。
(四)以物流、房地产等重点业发展引擎,助推服务业提档升级
xx作为xx市八个“产城一体”单元中的龙简新城,目前是xx全市除xx镇以外,场镇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乡镇,xx镇以此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是提供宜居环境。房地产业的发展是集镇人群聚集的必然需求,我们本着建高楼、建立纯居小区、立体亮化的观念,站高起点,着眼长远,目前已建成xx、xx、xx、xx等环境优美的新楼盘,正在加快推进xx二期建设、xx一期的后期完善工作,强力推进xx二期建设、xx厂商住小区的开发。当前,我镇拟以滨江路建设带动旧城改造,促进房地产开发,提高xx的城市品位。二是搞好物流业。利用xx物流平台,建强物流企业,引导xx、xx等企业发展物流产业,利用水陆交通优势,打造物流中心。三是发展餐饮、娱乐行业。目前,我镇以xx路为中心打造了集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美食一条街。同时, 加大对我镇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各种配套政策,促进xx餐饮娱乐业提质升档,树品牌,抓服务。
(五)以完善城镇服务体系为基础,提升城镇辐射能力
经济发展速度提升,则对各项配套服务设施要求提高。要服务好经济发展,必须不断完善我镇的服务体系,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
一是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我镇通过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在宣传日常化、管理常态化、治理标准化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在提升硬件服务设施上加强资金投入,不断完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场镇风貌、美化村容村貌,增强城镇的服务功能。
二是教育、文化事业快速发展。近年来,xx镇逐步建立并完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体系。目前,镇域内有金太阳等幼儿园4所,xx中心校、xx初级中学、xx中学等公办学校6所,且xx中学作为xx片区唯一一所高级中学,不断吸引周边乡镇以及全市范围内的学生就读;我镇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文化氛围浓厚。目前,xx镇各村(居)均设有农家书屋及远程教育站点,各社区均修建健身设施。镇文化站设有图书阅览室和电子阅览室,正在积极建设打造省级示范文化站。
三是医疗、福利以及社会保障不断完善。xx镇镇区内现有xx中心卫生院和xx、xx厂、xx厂职工医院等4个医疗卫生单位,住院床位达150余张;敬老院、福利院2个,现已接纳50余名孤寡老人。严格落实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低保、五保、双优双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市和农村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粮食直补、“光明工程”、家电摩托车下乡补贴等惠民政策;改造农村危房共计254户。民生工程资金全面实行上卡直发,无克扣,无截留,顺利迎接国家财政部的绩效考评,受到财政部的充分肯定。
四是水、电、气等能源要素保障充足。xx镇水利资源丰富,沱江河长年穿流而过,水宽、水深、水活。镇区内现有发电量16500万千伏安的xx河发电站以及总投资4200万元、占地12.11亩的110千伏安变电站。全镇已实现电信、移动、广电网络全覆盖。水、电、气等能源要素充足,为xx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六)以加强合作、培育人才为重点,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我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是鼓励和支持本镇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xx有限公司通过合理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走紧密协作、联合开发的捷径,先后与xx机械通用机械研究所、xxxx后勤工程学院、xx大学等科研院所紧密切合作,共同研制开发了多项适销对路的高技术产品;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作用,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xx集团公司被评为“xx之最”即轮胎制造业最佳效益首强、最大规模首强,得益于不断加强自身科技创新,仅去年一年就获国家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xx机器有限公司,于2010年成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科技创新能力,2012年就获得了xx省级技术中心称号。xx二十三局第八工程公司xx河分公司,曾先后获得“科学技术部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磁悬浮轨道梁模板专利”等。三是大力推行继续教育,提高现有劳动力文化、知识技术水平。我镇通过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劳动就业指导培训、创业引导培训,不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三、xx未来发展蓝图
总体目标上,以“建设活力xx、滨水新城,为实现5.1万xx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为工作主题,以实施“开放合作、项目带动、工业强镇、商贸兴镇”四大战略为发展路径,抢抓机遇、抢先发展、抢占高地,着力建设实力xx、活力xx、魅力xx、幸福xx,争做xx全面融入xxa经济区发展的桥头堡。
为实现xx的发展蓝图,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要充分激活发展优势。交通方面,依托现有的“成都区位、xx成本”的大交通优势主动对接,构建镇域骨干路网,以xx快速xx连接线、成安渝xx连接线为重点,加快推进跨沱江大桥、东西大道东延线项目,着力建设全域快速路网体系,以交通建设为突破,促进xx区位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资源方面,xx镇土地肥沃,山清水秀,沱江河穿镇而过,沙、石等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将进一步盘活林、地、水、矿产资源,打造xx城镇发展特色名片。政策方面,作为全国重点镇以及xx市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镇,xx镇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等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充分激活xx独特的区位、资源、政策优势,加快培育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把xx镇建设成绿色、生态、环保、现代田园工业新城。
二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科学定位上,xx镇将“活力”作为xx发展的个性魅力,将“新城”作为xx发展目标定位。xx作为“xx新城”的重要载体,围绕“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镇、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作为整体,建立完善“六位一体”规划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在产业布局上,按照非均衡发展理念,突破推进“一心一带两片”建设。加快打造xx镇的政治经济商贸中心,xx工业新城的城市服务中心,推动商贸休闲业的发展;依托x江环境和土地资源优势,加快形成滨水商贸居住休闲统筹带,带动全镇一三产业互动;加快推进xx工业新城建设核心片,实现产业统筹与互动,大力实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升级转型,深挖xx经济加快发展的活力源;加快建设xx、xx、xx和xx四个产业新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同时配套完善接待设施,提升农家乐品质,丰富农家乐的类型,促进新型乡村会所的发展,促进产业统筹休闲农业发展片的发展。
三要着力打造发展平台。在规划平台上,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可持续的城镇发展理念。随着产城一体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已完成2010-2030年xx镇的场镇总体规划修编。新城区规划场镇建成面积为9平方公里,到2030年将容纳20万人。我们将充分发挥小城镇规划的引导作用,把握城镇建设的特色和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城镇建设集约化水平。在招商平台上,我们着力优化投资硬软环境,充分利用成·资工业园区以及便捷的区位优势,抢抓外资东进、内资西移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实重点项目对接,加强与意向性企业的招商洽谈,力争项目落地入驻。加速商贸区的建设以及商贸功能的完善,培植商贸特色,打造幅射xx片区、xx镇、xx镇的商贸中心。
四要塑造城市形象。在管理理念方面,随着场镇内常住人口的增加和聚集,以及群众的各方面需求,我们将进一步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理念,塑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孕育良好的城市文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城市生活空间。在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高水平管理”的“三高”制度进行建设,要加快推进群众休闲娱乐广场建设、场镇风貌塑造工程、滨江路旧城改造工程,完善场镇公共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打造功能齐全、商贸繁荣、人气旺盛、整洁有序的精品场镇。
xx市xx镇人民政府
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乡镇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2016-06-12 10:39:09发表“策划方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9000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