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目标,对加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十分重视,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从我州南部地区的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来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依然还比较多,最集中的就是投入少、标准低、欠债多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笔者认为,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建设目标,各级财政必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而投入的重点和突破的难点,又必须放在少数民族地区。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有七: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能力有限,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文化事业现状不相适应,“读书难”、“看病难”、“看电视听广播难”、“看戏难”和“学科技难”等现象比内地更为突出,“解五难”的任务更为艰巨,更需要国家的关心和支持。其次,长期以来,国家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重点一直放在城市,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完全靠乡村自己投入。但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村提留之后,农村的社会事业建设失去了稳定、正常的经费来源,城乡文化基础设施的差距越拉越大,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格格不入。第三,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育程度低,人口素质差,人均受教育年限、科学技术普及程度、法制道德观念、文明开放意识等均不能与北部经济发达地区同日而语。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直过区”,基本上是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文盲、半文盲还很多,大幅度提高人口素质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第四,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地区的人民群众,曾经在对越作战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更需要国家的关心和扶持。第五,少数民族地区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大力繁荣边疆民族文化事业,不仅能够增强边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对外开放形象,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第六,少数民族地区拥有各具特色的珍贵民族文化,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和侵蚀,不少珍贵的民族文化已面临消失的危险,急需加以保护和抢救。第七,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指的是提高全国13亿人口的整体素质,当然也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因此,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善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条件,推进边疆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建设稳固和谐新边疆的迫切需要。
居于以上方面的理解,笔者认为,中央、省、州各级财政应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加大以下四个方面的投入:
一、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以健全设施,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条件为重点,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今后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安排上,要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降低或取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县级财政资金配套比例,确保边疆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不因资金不足而下降。一要继续加
对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本文2016-05-26 09:29:5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964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