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
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号)、《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2020年战略》(第17次红十字国际大会通过)和《中国红十字事业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编制,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即“十三五”时期,我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全国红十字系统依法履职、依法治会,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一、指导思想 201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国际红十字运动2020年发展战略,共同应对全球人道危机、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重要战略期。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道主义事业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未来五年,我国红十字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发展大势,主动适应国情世情的变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切实增强使命意识、大局意识,依法履职、依法治会,更加奋发有为地把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推向前进。今后五年,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着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提高依法治会能力,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为确保中国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下基本要求: ——坚持红十字事业正确发展方向,把国际人道主义基本原则与本国国情和人道事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 ——坚持红十字人道使命和宗旨,把保护人的生命健康,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境况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理论引领、文化传播、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把动员和组织社会参与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夯实红十字运动传承与发展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规范管理、公开透明、能力强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切实提高依法履职、依法治会能力。二、发展目标未来五年,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健全红十字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务体系,使人道救助和人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促进红十字文化传播,使社会动员能力显著增强;推进公开透明,使社会公信力持续改善;完善组织建设和管理,使依法履职能力明显提高。红十字事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护人的生命健康、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具体发展目标是: ——增强备灾救灾能力。红十字应急救援预案和分级响应机制进一步完善,救援队伍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备灾救灾工作更加有序高效。 ——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和技能。公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率有效提升,红十字救护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深化人道救助和志愿服务。人道救助覆盖面不断扩大,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和遗体、人体器官捐献动员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人道关怀为主要内容的红十字人道服务深入城乡社区。 ——提高社会认同和参与度。国际人道法和人道文化传播取得积极进展,社会认同度和参与度不断提升,会员、青少年和志愿者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人力支撑,资源募集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有新的提高。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和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民间外交的重要渠道作用进一步显现。优化发展环境和保障措施。以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为契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舆论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法治会、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增强,公开透明程度不断提升,组织和人才保障机制更趋完善。 2016-2020年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主要指标三、主要任务(一)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升备灾救灾水平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将红十字备灾救灾设施建设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规划,配合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参与灾害救援工作。修订《中国红十字会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预案》,加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分区域、分灾种的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优化红十字备灾救灾设施布局,规范仓储和运营模式,健全物流体系。完善社区防灾减灾设施,培训群众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提升备灾救灾水平。建立健全国家级救援队、省级救援队、民间志愿救援队伍组成的红十字专业救援队伍。总会建立健全应急搜救、医疗救护、赈济救助、大众卫生、应急供水、心理援助、应急通讯、水上救援等8类、21支国家级救援队。省级红十字会结合应急救援需要,至少建立一支专业救援队伍。建立救援队日常训练和救灾演练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救援专业化水平。继续探索赈济救灾家庭包(箱)、临时避难所、心理救援等救灾赈济模式。在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参与灾区过渡安置和恢复重建,提高社区恢复和抗风险能力。专栏1 红十字应急救援重点项目项目1.应急管理 01中国红十字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修订《中国红十字会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加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工作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全国红十字系统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02省级红十字会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根据《中国红十字会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省级红十字会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分区域、分灾种应急预案和响应机制。 03应急演练总会每年组织一次全国性应急救援演练,各省级红十字会结合实际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推演和指挥决策优化等训练,提高救援实战能力。 04应急管理信息平台 启动全国红十字系统应急救援与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建设纵横结合的红十字应急救援与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灾情、决策、指挥、物资调运等各类信息的及时发送与传递。项目2 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05国家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建立健全应急搜救、医疗转运、赈济救助、大众卫生、应急供水、应急通讯、心理支持、水上救生等8类、21支国家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队由合作机构、民间志愿团队、专职工作者等组成,应急救援及装备建设、训练费用纳入总会保障范围。 06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依托中国红十字会国家级救援队组建的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受国家和总会派遣,承担境外重特大突发事件救援任务。 07省级红十字应急救援队各省级红十字会结合应急救援需要,至少建立一支专业救援队伍,承担本省及全国性应急救援任务。建立救援队日常训练和救灾演练制度,完善保障和激励机制,提升救援专业化水平。项目3 备灾设施及物流体系建设 08红十字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制定实施《中国红十字会救灾备灾设施标准》,优化备灾救灾设施布局,加强备灾设施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提升备灾救灾水平。 09红十字防灾减灾设施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调查,支持和优化灾难多发区地、县级红十字备灾救灾设施建设,依托博爱家园,发展社区备灾减灾设施。 10应急物流管理制定实施《中国红十字应急物流管理办法》,优化资储备、运输管理制度,推进信息化管理,完善保障措施,提高应急反速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二)健全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提高群众性自救互救水平采取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推进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特别是在易发生意外伤害的行业和领域,加大救护培训的力度。在全国80%的地、市开展安全教育体验式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因地制宜建设“红十字救护站”,到2020年,全国5a级风景区均建有红十字救护站。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和应急救护远程教育,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救护培训中的运用,逐步扩大接受培训人数,应急救护普及人数达到3950万人,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增加1500万人。积极争取将红十字应急救护和应急避险知识纳入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将公众接受应急救护教育和培训纳入国家“十三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修订《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完善救护工作管理制度。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基地建设,到2020年,省级和30%以上的市、县级红十字会均建有标准化的救护培训教育基地。切实发挥各级红十字会在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救护培训的质量和水平。专栏2 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项目项目1 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 01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修订《中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标准》,提高应急救护培训规范化管理水平。 02红十字应急救护教材建设统一应急救护培训教材,开发青少年应急救护培训课本,逐步实现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 03师资队伍建设总会及省级红十字会建立应急救护培训专家委员会,统一师资标准,加强规范化管理。项目2 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 04安全教育体验式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全国80%的地、市开展安全教育体验式示范社区和示范学校创建活动。 05景区红十字救护站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旅游风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建设,依托救护站发展应急救护志愿队伍,开展公众应急救护教育。到2020年,全国5a级旅游风景区均建有红十字救护站。 06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全国省级红十字会和30%以上的市、县级红十字均建有标准化的培训教育基地。项目3 应急救护信息化建设 07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推广“红十字急救掌上学堂”手机app,下载量达到……万。 08应急救护远程教育开发多媒体应急救护远程教学系统,提高应急救护教育的普及程度。(三)完善人道救助,增强人道服务能力应对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城市化等新形势下的人道需求,继续实施以救助重大和罕见病患儿为主要内容的“红十字天使计划”,持续组织“红十字博爱送万家”等扶贫帮困活动,建立健全面向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妇女等城乡困难群体的人道救助和关爱体系,直接受助人达到1800万人。积极推进博爱家园建设,持续开展人道关怀、卫生科普、健康干预等人道服务项目,继续援建博爱卫生院(站),兴办康复
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
点击下载
本文2016-05-25 11:00:09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962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