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局局长两学一做暨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学习井冈山精神 做一名合格党员
---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为了扎实搞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今年3月23日至28日,按照县委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井冈山灵台县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第一期培训班。这次培训,是我时隔十年第二次来到井冈山,十多年前我是带着愉快放松的心情来井冈山旅游的,虽然也听说了井冈山是“历史红、生态美”,但因为所走的地方均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所以对“历史红”没有太多的了解。而这次则不同,在党中央安排的“两学一做”活动开始之前,县委作出这样的重大部署,分三期对全县县乡党政“一把手”和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在革命摇篮井冈山进行红色培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在县委安排之后,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就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当我一踏上井冈山这片红色土地,第一次站在庄严肃穆的历史遗址和井冈山文化陵园前,第一次贴身感受到了一段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历史故事,我的心也一次次被撞击,一次次被感染,一次次被折服,在我的心里,井冈山早已不是一座山,它更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信仰。
这次培训真正使我刻骨铭心,触及灵魂。通过瞻仰井冈山博物馆、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斗争全景画,观看了大型歌舞史诗演出《井冈山》、《永恒的信念》大型电视纪录片,参观朱砂二中、小井医院、黄洋界哨口、八角楼毛主席旧居、荆竹山雷打石、三大纪律发源地等,走进先烈的内心世界,感受信仰的力量。在听完袁建芳、王生茂、石金龙老师的讲述和老红军战士中组部副部长曾志同志的临终遗书后,我触动颇深,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心灵的震撼
这次井冈山培训,在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学院的精心筹划下,我们换上了红军的军装,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革命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和真诚的鞠躬。当听到在两年多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岁月中,共有4万8千多红军战士牺牲,平均每天就有60多人牺牲,但烈士陵园纪念碑中铭刻名字只有18000多人,大多数烈士是真正的无名英雄,我的心情非常沉重,深感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奉献自己应有的一份力量。
这次井冈山培训,在井冈山红色教育学院的安排下,我们进行了精品教学,和红军后代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当石金龙讲述到他奶奶曾志的经历时,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学员都热泪盈眶、为之动容,谁曾想这么一位德高望重的功勋老人,为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不管遇到什么艰难困苦,始终是那么的信念艰定,尤其是当他的孙子石金龙提出为之解决一个商品粮户口,这样一个中组部副部长挥手就能办到的事情时,她却婉言拒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这是一种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把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却从来不曾想为自己谋一点私利,宁愿有愧于自己的子女,也要维护党的宗旨原则的高尚情怀,我辈自愧弗如!
特别是当我听了学院老师深情诵读曾志同志的遗书时,我彻底震惊了,尽管这个遗书我在很多年前就读过,但今天在学院老师那低沉而深情的诵读下,还是深深地打动了我和前往培训的每一位学员。曾志在临终前不久,对自己那87只装工资的信封袋再三嘱咐:“一定不要扔掉,因为它可以证明这些都是我的辛苦钱,每一笔都是清白的”,还一再叮咛:“共产党员不应该有遗产”,“我的子女不得分我的这些钱”,“要将这些钱给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她把个人存款6万多元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和建立机关老干部活动中心。特别是在参观了曾志把一份骨灰运送到井冈山的一棵树下作为肥料,以一颗小小的石头作为纪念碑的时候,我彻底被震憾了,这是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任何人看后都会为之动容。
(二)深刻的启迪
这次井冈山培训,在体验教学中,我们参观了许多毛泽东和红军当年的旧居,这些领袖和红军生活工作的地方,居住条件异常艰苦,使我们感受到当年红军战士和井冈山人民在敌人严密封锁的条件下所进行的斗争艰苦卓绝
广电局局长两学一做暨井冈山培训心得体会
本文2016-04-30 16:50:35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903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