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十三五”及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已发布,文件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工作举措,是我们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遵循。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进一步增强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十二五”期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自然灾害频发、农业生产成本加大、农产品价格波动等不利形势,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为主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保持了农业农村工作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回顾“十二五”期间的农业农村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农牧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坚持把农牧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重心,三大产业全面发展助推家庭经营收入较快增长,外出务工收入增加拉动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农牧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化。2015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2.48亿元,较2010年的6.64亿元增长1.88倍,年均增长13.4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12000元,达到14228元,较2010年的8314元增长1.71倍,年均增长11.3%。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7423人,实现劳务收入1.1亿元,农牧民外出务工收入占纯收入的8.61%。
(二)农产品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自治区级设施农业先进县,**加工番茄示范基地被命名为自治区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截至2015年末,“两红”种植面积16.1万亩,总产量达83.84万吨;设施农业面积2.77万亩,总产量达14万吨。特色林果业面积13.2万亩,果品总产量达4.96万吨,其中,酿酒葡萄面积9.94万亩。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11家,自治区葡萄酒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申报成功,“小酒庄、大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建设养殖小区15个,建成圈舍329座,入驻养殖户220户,牛、羊良种率达到70%以上。农产品外销平台建设成效明显,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7个。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3.58亿元,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新增高效节水面积2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0.67万亩;新修防渗渠道107.5公里,新建灌区配套建筑物719座,维修灌溉渠道590.06公里,干、支、斗三级渠道防渗率较2010年提高15%;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投入资金1.55亿元,实施12.55万亩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深入实施,五年新增造林3.3万亩,退耕还林5万亩,退牧还草围栏80万亩,绿洲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22.28%提到33.3%,基本农田防护林林网化程度达100%。
(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塔哈其、曲惠撤乡建镇,全县美丽乡村达到2个,成功申报自治区级生态村19个、州级生态村21个、州级生态乡镇2个。大力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占农村总人口的95%。建设安居富民房4942套,解决3306户无电人口用电问题,2084名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农村社会面貌和公共服务能力持续改善。
(五)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草原划定和确权、农业初始水权综合改革等现代农业改革工作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十二五”期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面对经济和稳定两个“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凝心凝力、攻坚克难,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着力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十二五”农业农村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的这些成绩,不但夯实了农业自身基础,也为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此,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长期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广大干部、向关心支持“三农”发展的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三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从产业发展上看,受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资源环境约束明显趋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不断加剧等不利因素影响,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价格不高、竞争优势不强、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农民增收上看,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农牧民收入的主体,增收空间有限,财产性增收、劳务增收仍是“短板”,政策补贴已近“黄线”。进一步优化农牧民收入结构,加快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任务十分紧迫。从农村改革上看,各项改革任务繁重,政策复杂而敏感,点多面广,牵一发动全身。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有待破题,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从民生和公共服务上看,农村社会公共设施不足、服务能力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改善民生任务十分繁重。新农村建设投入不足,农牧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工作推进仍不平衡,产业支撑作用还不明显,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深入研究、妥善解决。
二、坚定信心,创新工作,努力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补“三农“短板。我们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新难题,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着力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切实拉长农业这条“五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农村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面对新常态、新机遇、新形势,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中央、自治区、自治州和县委关于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战略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农业提质增效和农牧民持续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做好“五个重视”,全面推进农业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和信息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903元以上。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之年。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跃升,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自治区和自治州党委农村工作会议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当前,我县农业供给侧
在县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2016-04-06 09:31:43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835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