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食品安全法征文:重典之下基层食品安全不能仅靠严罚
重典之下,基层食品安全不能仅靠严罚
去年十月,一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聚焦了国人的眼球。早在该法修订征求意见期间,坊间就已高度关注、多番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共识,就是恪守“重典治乱”的法律精神,用法律的高压警戒来制衡食品领域中“道德滑坡”的乱象。
于是,新食安法以“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追责”进入公众视野。所有人都在期待,重典之下,“舌尖上的中国”是否能就此真正走向安全、卫生、健康?
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新法要渗透百姓生活的神经末梢,必须依靠基层的执行打通“最后一公里”。毕竟,法律的威严在于执行的力度。没有执行,再完备的律法也只是一纸空文。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执行?
我们知道,修订的意愿,是通过提高违法成本,让不良商家在追逐利益的同时,掂量违法与牟利之间的得失,摄于法律的威严重建食品领域的“道德高地”。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丑闻频出,舆论质疑政府执政和监管,执政者试图从律法层面高度规范全国范围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重拾信心。
新法中,影响最为深刻的,无疑是处罚力度的陡增,处罚金额从过去的几百几千元不等,骤然提高到5万元的基线,更有部分违法行为处罚从10倍增加到30倍,足见高层设计肃清食品乱象的铁腕决心。
作为一名基层食品安全监管者,随着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调整,执行新法、守护健康,责无旁贷。
但是,在实际的监管中,我们行走的是乡间阡陌,我们打交道的是老人妇女,我们头顶着顶层设计的威严,脚下踩着基层食品经营多年积结的坚固土壤,最深的感触,新法在基层落地,路漫漫其修远兮。尤其是依靠重罚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缺乏实际操作性。
在农村,曾在食品安全顽疾整治中遇见三个镜头,印象深刻。
镜头一:
偏远农村,一家小食杂店。
一位八十多岁的留守老人,独自守在自家张罗的小店里。门前行人稀少,只有附近好心的邻居偶尔光顾,维持着老人微薄的收入。
老人的儿子常年在外,多年前办理的营业执照早已过期。经营面临的困境,老太太的儿子不可能每年回来更新健康证延续经营期限;行动不便的老太太也不可能每次都大老远奔波到各个部门办理健康证、取场地证明、办理营业执照……
于是,监管人
新食品安全法征文:重典之下基层食品安全不能仅靠严罚
本文2016-03-16 16:42:36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775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