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作用
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长动力结构和发展方式转换成为新常态。面对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如何应对新挑战新变化,需要我们凝心聚力、共同研究。基层内部审计紧紧围绕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审计质量,全面推动内部审计科学发展,基层内部审计加快了发展的步伐,服务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和发展的成效更加显著,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近几年的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在新形势下呈现出审计边界扩大化、内容广泛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能力全面化、整改严格化、成果运用整体化等特点。内部审计工作要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和改革总要求,服务基层行政事业内部管理,加快自身转型升级,深入探索内部审计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国家加强审计监督的新要求,明确内部审计在基层单位经济管理改革中的定位和作用,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在基层经济社会治理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新常态下发挥内部审计作用的重大意义
新常态下加强内部审计,是规范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是强化过程监管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资源绩效的重要保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决定》对健全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作出了重要部署。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强化基层内部审计的重大意义,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完善制度,健全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全面深化各领域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以来,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域逐步拓宽,力度逐年加大,成效逐步显现,在规范内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社会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内部审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巩固成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出了新要求,对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防控经费使用风险提出了新要求,对解决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更应当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精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促使内部审计发挥更主动、更关键、更积极的作用。
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七个形象定位,即政策落实的督查员、经济运行的安全员、国家利益捍卫者、公共资金守护者、权力运行“紧箍咒”、反腐败利剑和深化改革“催化剂”,全面强调审计工作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作为基层内审人员要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更要当好“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公共资金的守护神”,为基层单位事业发展保驾护航。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注国家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落实,监督国家的法规制度、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促进本单位管理的规范。因此,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应着重在三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要做法律法规的督查员。基层内部审计要切实有效发挥在基层单位治理中的作用,首要的是促进基层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揭示基层单位及其领导干部在全部活动中存在的有法不依、违法违纪行为,促进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依法治理。二是要做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度的催化剂。作为专门实施内部监督,同时也是内部控制重要一环的内部审计,必须及时揭示基层单位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大缺陷,推动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使基层单位运行高效有序。三是要做绩效提升的促进管理员。通过关注基层单位内部控制的实际与运行情况,发现控制执行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促进基层单位内部控制设计科学、运行有效,从而提高基层单位的治理效能;通过关注基层单位的重点领域、重要业务和重大事项的治理缺陷和薄弱环节,揭示基层单位存在的风险隐患,提出防范和化解建议,从而促进基层单位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功能发生的变化
面对国内经济发展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大幅提升的现状,基层内部审计必须重新思考其职能定位和业务模式,重新梳理管理流程与运行机制,及时解决高速发展带来的矛盾,及时消除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基层内部审计工作应着力实现“五大转变”。
(一)内部审计功能从查错防弊向规避风险转变。目前部分基层单位决策者在内审功能的观点上存在偏差,基层内审主要目的依旧是查错防弊,而内审人员对现代管理知识的匮乏,审计理论与方法钻研不精,因此很难对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作出有效的审计分析、评价和管理整改建议。因此,基层内审职能必然由传统的内部防范纠错功能,向规范管理、规避风险转变。
(二)内部审计重点从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审计转变。现代内部审计经历了从传统的财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到价值增值型管理审计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单位内部审计以财务收支合规性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审计为重点的审计任务,已经逐步被外部管理审计所取代。现如今国际上内部审计的重点已逐步转向管理审计,内部审计工作领域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拓展到单位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方面。
(三)内部审计关口从事后监督向过程控制转变。国际金融危机告诫我们,决策失误、风险失控会给单位带来毁灭性灾难,过程管控远比事后补漏更重要。将内部审计在流程上标准化和在各质量关口的控制上规范化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内部审计要真正成为单位的自我免疫系统,就必须做好审计关口前移,注重任中审计、决策中审计、过程审计,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的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功能。
(四)内部审计组织体系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一是提高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基层内审部门的地位,推行内审部门垂直化管理;二是单位内部审计流程需要标准化,制定出明确的、约束力很强的规章制度,内审人员检查制度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差距多大,分析和评估风险并提出建议,以便于实施集中管理;三是逐步整合单位内审资源,实现由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内审资源,搭建“大监督”格局,最大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
(五)内部审计方法从现场检查向远程在线辅助审计转变。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审计管理系统的出现,基层单位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单位普遍实施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高度统一的信息化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经营管理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一是内部审计部门应注重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引入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增强内审工作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二是推动在线报告的应用,通过规范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流程和审计报告格式,以及严格要求内外部审计信息电子化,促进在线报告系统地推广;三是持续改进审计手段、工具和方法,定期回顾和评价内审技术和方法,发现提高审计效率的在线远程审计方法。
三、基层内部审计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争取发挥新作用
刘家义审计长提出:审计人员要适应新常态,践行新理念,更好地履行审计职责。当前,基层内部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期、挑战期、转折期,新形势、新任务和外部大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功能定位、职责范围等方面也出现了趋势性的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基层内审计人
新常态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内部审计作用
本文2016-03-02 09:43:26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740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