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4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6-01-15浏览:2754下载236次收藏

按照州局的统一安排,我作为第八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驻大姚县三岔河镇荞苴村委会。 2月27日 、28日上午参加了大姚县召开的第八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下派动员会和培训会后,28日下午就及时到三岔河镇荞苴村委会报到并驻村开展工作。一年来,我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遵守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各项工作,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我发挥自身特长,深入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集中精力为民办好事、实事,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切实推动了荞苴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9年前,自己曾在乡镇工作过,从乡镇回城后由于接触农村工作的时间少了,要搞好农村工作还得重新学习。“给别人一瓢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本着这样的理念,自驻村以来,自己并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利用驻村期间空闲时间,以《求是》、人民日报、云南日报、楚雄日报、党的生活以及中共云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手册》为学习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以便使自己熟悉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自己当好农村政策法规宣传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除向书本学习外,注重宣传和引导当地群众了解新农村建设工作,利用村上召开党员会、户长会以及进村入户等有利时机,采取当地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宣传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利农惠农的优惠政策,使当地群众了解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同时,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向村民小组长、农民群众进行深入学习,学习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他们在田间地头艰苦创业、任劳任怨的精神,为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农村工作的再认识。  

二、了解村情,打实基础  

要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对全村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驻村后,通过与村委会干部交谈,走村入户,在短时间内对村情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开展好一年的驻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镇,地处三岔河镇南边,距三岔河镇政府驻地 7公里 ,到镇道路为宽敞的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 58公里 。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一、外二、三龙树5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64户,人口626人,有村党总支一个,村党支部5个,其中党员42人(正式党员40人,预备党员2人)。全村国土面积19.02平方公里,海拔 1580米 ,年平均气温 17.80℃ ,年降水量650 -750毫米 ,全村耕地面积974亩,林地23483.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小米辣、中药材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生长。
  农业是荞苴村的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农户以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种植为生,也是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犁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通过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针对荞苴村实际情况,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通过考察和认真分析后,在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选定了小米辣种植产业,2013年年底得到了县委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项目资金修通了镇政府到村委会 7公里 的水泥路,为引进客商发展产业创造了条件。2013年12月,通过招商引资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2014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结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