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法”结合,倾心奉献乡镇基层工作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5-12-23浏览:2444下载167次收藏

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乡镇政府“上联国家、下接乡村社会”的独特纽带地位决定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力有限,却事权庞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事务千丝万缕。做好乡镇基层工作不可谓不难,但也有方法和规律可言。  

一、转变想法  

1、清楚人民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对于我们共产党人来说,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乡镇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是衣食父母”这个引擎力量,时刻督促自己不忘百姓冷暖,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放下架子、低下身子、把心思都扑在为人民谋福祉上。大多数乡镇干部本身就是从土生土长的,经历过苦日子,也看到了“中国梦”正一步步实现。因而,更有责任和义务踏踏实实、真心真意地将群众视为父母,牺牲自己的利益赢取人民的赞誉,将小牺牲汇聚成大奉献。  

2、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乡镇政府在党委的带领下,服务中心,围绕大局,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乡镇干部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党中央提出的群众路线教育、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三严三实,对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我们坚定思想,既要意气风发、敢为人先,又要谨小慎微、慎言慎行。  

3、转变落实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零税费时代的到来,结束了乡镇“三要”干部的说法,乡镇政府从收公粮、收提留、抓计划生育中解脱出来,由“取”到“予”,使乡镇政府职能归位成为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重要战略思想,要求基层工作应逐步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压力型”向“人性化”转变,体现以民为本的思想。十八大以来,乡镇政府要适应政治新常态,统一思想认识,逐步淡化“统治型”、“官本位”的色彩,积极过渡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争取尽早实现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加强做法  

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职责。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纵观我工作的办事处,凡是工作先进突出、有特色、有业绩的村都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同时有一个团结、合作、能干事、不出事、有战斗力的两委班子。但不能 “只让基层抓基层”,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下基层,抓基层,联系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处在基层党建工作最前线,尤其要下大力气把基层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能“重经济,轻党建”、“重干部工作,轻组织工作”。我处刘杨社区服务新都化工公司整体搬迁,重新规划设计而成为新型社区建设的典范,“刘杨模式”深受孝感市主要领导好评,就是得益于基层组织工作抓得好、抓得实。刘杨社区的“第一书记”下村、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党务政务公开、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的建立、健全、推行和落实,是所有成就的基石,也是未来更好建设发展的原动力。  

2、全力发展乡镇经济。  

发展乡镇经济是让城乡居民走向致富道路、让乡镇集中力量搞民生服务的必要前提,是所有基层基础工作的核心、中心。乡镇经济的发展不是指某一个领域的发展,不能厚此薄彼、长短腿走路,不能一蹴而就、病急乱投医,而是全方位、可持续、有效地发展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法”结合,倾心奉献乡镇基层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