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在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当中,根据市委总体安排,当前重点围绕“严以用权”主题进行了学习研讨。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理解,就如何做到“严以用权”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在全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当中,根据市委总体安排,当前重点围绕“严以用权”主题进行了学习研讨。下面,我就结合我的学习理解,就如何做到“严以用权”谈点个人认识和体会。
查阅百科全书我们看到,“权”字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权”字,本义黄花木,“因其坚硬、难以变形,被用于秤之杆、锤之柄、拄之杖”,从而引申为“衡器”。现代意义上的“权”,就是从衡器引申为动词并获得“在审度之后作出决定”的含义而来。从现代理论上讲,权力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作为社会活动的管理调节职责,即“支配或指挥别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作为人们谋取和维护利益的手段,即“享受利益的工具”。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所讲的权力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范围内所具有的支配力量。
我在有关专题党课中讲过,人活一世,无非是做人与做事,党员领导干部则是以做官的方式在做人、做事。而做官的核心就是用权。做官与做老百姓最大的区别,也就体现在一个“权”字上,能不能掌好权、用好权,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因此,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严以用权是重中之重。对党员干部而言,严以修身和严以律己,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从信念和价值观上打造“金刚不坏之身”,就是为了当好人民公仆,自觉做到严以用权;也只有做到严以用权,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才有基础和保证,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抓实干,在求真务实中不断提高自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弄清什么是严以用权、如何做到严以用权,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预防和纠正以权谋私、滥用权力、有权不为等“用权不严”问题,真正把权力用在为民造福、为党尽责上,真正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如何完成好“严以用权”这篇大文章,我觉得要靠四个方面来支撑。
第一,要牢记权力从何而来,坚持用权为民。这是权力观的问题,是根本问题。思想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思想“闸门”不紧,行为作派就会“漏风”。反过来讲,思想上返璞归真,党性上的固本培元,可以激发起行为上勘误纠错、踏实奋行的自觉。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不能甘当“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掌控和实施权力是人民赋予其社会管理职责,是为其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保障,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牟取私利提供便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要是党和国家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说到底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基本定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淡化。我曾讲过,现在,一些领导干部权力观出现了问题,总是把权力想方设法往手里攥,而把责任千方百计往外推,动机不是用权为民,而是为少数人谋利、为己谋私。这也是我们经常讲的,凡事你是公字当头,还是私字当先?公字当头,有问题也是工作中的问题;私字当先,调子唱得多高,你干的也是龌龊的事,经不起党和人民的检验。因此,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必须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职位是手段,服务是目的,为了人民是本质,服务人民是天职,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要保持敬畏之心,始终谨慎用权。心有戒尺,方知高低。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权力是柄双刃剑,善用则利国利民,滥用则害人害己,甚至权倾人倒。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正确对待权力,始终对手中的权力保持一种敬畏感,做到心中有戒、严以用权、谨慎用权。对待权力要始终有平常之心、戒惧之心,淡泊名利、坦然处置,决不能对权力趋之若鹜,以权谋私、为私谋权。行使权力要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知敬畏、明底线、受警醒,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把党章党纪党规挺在前。掌握权力时要始终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始终站稳代表党和人民掌管权力、行使权力的立场。
第三,要坚守法纪红线,用权决不任性。只要用权任性,就会违规;只要用权出轨,必然滋生腐败
市委书记严以用权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本文2015-11-30 13:45:21发表“发言稿”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4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