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2016工作安排及十三五规划
市场监督管理局
2015年工作总结、下年工作安排
及“十三五”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2015年市场监管工作总结
2015年是***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后依法履职开局之年,全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努力营造优质服务的发展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创先争优的内部环境,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深化改革促融合,在市场监管机构整合上有新成效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去年12月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局党委会,达成“大事共商、担子共挑、制度共守、相处共勉”等工作共识,使班子成员思想统一、步调一致,确保了工作延续性和稳定性。在全局提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工作要求,确保职能作用发挥到位。
(二)汇聚资源,坚实基础。一是按照“三定”方案要求,理顺职责关系,逐步实现规范、有序的市场监管体系,实现统一食品安全监管环节、统一市场监管执法力量、统一行政处罚程序及执法文书依据、统一行政许可窗口、统一检验检测技术资源、统一便民服务投诉平台的职能整合“六统一”。
二是加快全系统基层建设基础设施的整合。实现局机关合署办公,各基层监管机构也同步完成整合归并,同时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对全系统内网办公平台、业务板块等及时进行调整更新,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网络办公, oa办公统一业务流转。
(三)整合力量,强化基层。对全局人员进行了从新配置,形成监管服务 “科学合理、以旧带新、互助互学”的人员配置框架,全局三分之二人员力量充实在基层一线。
(四)理顺机制,提升效能。对全系统存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从党务政务、干部管理、财物管理、业务流程、工作纪律等各个方面,梳理完善了工作制度。同时监察实时跟进,对全局干部考勤、电脑规范使用、作风纪律等执行制度情况开展专项检查,确保整合期间纪律不乱。此外,对内设科室间涉及职能交叉的直接事权和科所间事权进行明确划分,优化系统内部事权,提升了机关工作效率。
二、优化服务促发展,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上有新作为
(一)深化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力促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广泛宣传《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新修订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严格落实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年检制改年报制的规定,放宽注册资本缴纳限制,放宽经营场所条件,试点先照后证,小额经营社区备案制,允许“一照多址”“一址多照”。鼓励、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残疾人员、复退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人员办理工商注册登记,营造良好的全民创业氛围。二是优化登记举措。我局将证照发放全部纳入政务大厅办理,增加了人员,设立了“登记咨询处”。理顺了证照发放流转业务,切实做到“即时提交、即时审核、即时办理”,最大限度提高服务效能。全年计接待办事群众来访、来电咨询351人次,按时答复、办结率100%,申办人无一提出异议。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837家。其中,新增私营企业597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77家;新增内资企业2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839户;取消前置审批受益市场主体7771户,其中企业1021家。同时,新办餐饮许可证150户,食品流通许可证58户,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6户,代码证1207个,年检1229个。
(二)积极做好企业年度报告和信息公示各项工作
从2014年起,企业年度检验和个体工商户验照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我局将此项工作作为行政审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认真实施。目前,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年报情况为2013年度内资企业年报率69.8%;个体年报率78.5%。2014年度内资企业年报率58.2%,个体年报率53.9%,农合年报率27.1%。按要求完成省工商局组织的企业信息定向抽查工作,共完成企业及时信息公示情况抽查24户,完成投资类公司定向抽查19户,完成企业公示出资信息定向抽查16户。
(三)以职能帮扶为媒介,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继续大力推进“个转企”。全年实现了30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二是积极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联合社发展。全年,我市新登记家庭农厂190家,新增各类商标4件,“***月亮泡鱼”正在申请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目前正在培育“嫩水河”、“十全”、“高跃琴”、“鑫洪泉”4件商标申报吉林省著名商标。
三是扎实推动名牌发展战略。对拟申报“吉林省名牌产品”和“***名牌产品”的企业在质量、标准、计量认证等方面进行帮扶。完成对***洵佶粮贸有限公司和吉林省瀚海酒业2户企业申报吉林名牌材料的初审工作。四是深入开展计量基础工作。开展了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实施本年度民用“三表”的免费检定和专项检查工作。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2015年我市列入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企业是***恒源物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将有关资料下发到用能企业。五是不断强化标准化引领作用。组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与“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创建活动。全年,组织大安移动、大安联通和***农村信用社继续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强化采标工作,申报采标产品,引导和鼓励重点企业与名牌培育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年完成条码申报企业1户,续展企业2户。
三、完善机制建体系,在“三大安全”基层体制建设上有新进展
(一)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维护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一是抓好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特大事故。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三落实、两有证、两主动的落实情况”为主要检查内容,积极分析研判风险,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种设备的监管,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至目前,全市未发生一起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二是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后开展了4次特种设备和危险化学品安全大检查。共发放宣传单210余份。举办企事业单位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培训班,提高了操作水平。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5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4辆次,现场监察使用单位30多家,共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4份。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共45家,共排查隐患9处,已整改4处,依法查处1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均进行了有效查处。
(二)以高危行业主体监管为重点,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今年以来,在加大安全生产日常监管和高危企业市场巡查的同时,围绕上级部署,重点部署开展了两节市场安全专项整治、流通领域食品安全整治、烟花爆竹专项整治、汛期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月等一系列安全生产执法检查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地部署开展了中高考期间校园周边环境检查等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局与综合分局签订《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书》、《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书》、《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书》,以网格化监管和市场巡查为依托,建立对高危风险企业实施全方位动态监管的长效机制,有效地起到了事前防范作用。
(三)全面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实效
1、完善食药安办工作体制机制。机构整合后,市政府决定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更名为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我局。我局及时调整了是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完善了食药安办各成员单位职责和办公室议事规则,制定了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公布了相关职能部门食品安全举报投诉电话,在重要时段发布食品安全预警等,食药安办工作架构基本形成。
2、大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开展 “重点时段”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在元旦、 春节、“五一”、“六一”、“高考”等重点时段,对辖区集贸市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专项检查。全年,共查获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糕点、饮料等食品 113公斤,价值约8万余元,确保了节日市场的食品安全。二是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认真落实日常巡查监管制度,开展夏季食品、肉制品和生姜制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我市生姜、麻油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落实生产企业食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检查企业原材料进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等重要安全环节记录情况,积极组织食品抽检,确保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质量安全。三是开展食品流通环节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我局建立了三级网络监管模式,全面实行网格化监管,规范开展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取缔无证无照经营行为。大力推行食品监管可追溯系统,促进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打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
全年全市系统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共出动执法人员人员62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73车次,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1户次、食品小作坊14户次、农贸市场10个次、食品经营单位2130户次,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154份。
(四)加大餐饮监管力度,确保餐饮服务食品安全
1、突出重点,开展专项检查。 一是开展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在全市集中开展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982家,下达监督意见书132家,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57份。二是开展了学校、幼儿园及周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共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34家,下达监督意见书132家,责令停业46家,限期整改26家,规范了学校食堂的操作流程,确保学校食品安全。
2、开展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添加剂专项整治。食品添加剂实行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登记制度。共出动餐饮监管人员720人次,出动车次210台次,检查餐饮单位756家,下达监督意见书 165 份,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210份,有效地解决了食品安全方面侵害和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3、强化高、中考期间餐饮食品安全。我局提前对考生接待单位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采购查验、索证索票、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储藏保管、卫生条件和加工操作流程等。考生入驻期间,我们还对接待单位实行驻点监管,以确保考生“舌尖上的安全”,为考生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五)强化药品、医疗器械、保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1、规范《药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管理。今年我市需要换证的药品经营企业约168家。全年受理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1家,药品零售连锁门店1家,办理药品零售企业变更5家,店面升级8家。
2、强化药品流通环节日常监管。一是在大力开展药品安全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继续紧紧围绕药品、医疗器械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四个环节,强化日常监管。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80人(次),执法车辆60台(次),检查农村药品经营、使用单位209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50家、药品批发企业1家,行政处罚203件。二是组织开展gsp认证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结合实施新版gsp,督促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完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对未通过新版gsp认证的企业开展帮扶工作。
3、强化医疗器械监管。全年,开展了医疗器械“五整治”回头看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涉械单位22家次,立案3件。对7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1家医疗机构使用的9个品种的医疗器械进行了抽捡工作。
4、开展了保健食品和化妆品安全专项整顿。加强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经营企业备案管理,目前共登记备案保健食品化妆品专兼营企业120家。开展了保健食品和化妆品专项检查,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四非”经营行为。对企业进行调查摸底、约谈和监督检查56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56份,查处违法案件7起。
(六)加大消保维权力度,维护良好消费环境
体制改革后,我局整合了原工商、质监、食药监、食安办四部门投诉受理职能,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受理投诉举报。今年全局共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4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万余元,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我局联合市文明办、市消费者协会、大安电视台、大安新闻中心、***立召传媒有限公司等相关部门联动,举办了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大型宣传活动,共计100余人参加了纪念“3.15”活动,张贴悬挂纪念活动标语横幅20条,现场设咨询台、投诉台、真假商品鉴别台,法律咨询台,共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现场接待咨询56人/次,受理投诉5件,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出动宣传车10台次,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突出重点严监管,在推进重点领域执法打击上有新举措
(一)以质量监督抽查和认证监管为抓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流通领域农机、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质量专项整治。开展了农机市场专项检查和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抽查检验,对不合格产品进行了立案查处。
二是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按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抽查检验计划和省工商局授权要求,开展了皮鞋、小家电、车用电瓶商品质量抽查检验,皮鞋共抽检10个批次,7个批次不合格,予以了立案查处;抽检小家电15个批次、车用电瓶10个批次,正在检测中。
三是开展成品油市场整顿工作。共检查27个加油站,抽取样品41个;同时对11个没有抽样的加油站所用加油机标识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行为进行检查。到目前为止,共立案19件。
(二)营造知识产权保护良好氛围,切实强化商标专用权保护
一是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活动,积极开展新《商标法》宣传和咨询。现场接受社会咨询56多人次,发放宣传材料300余份,营造了浓厚的宣传范围。二是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双打”专项行动,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打击与规范并重,执法与服务并举,,取得了较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截止目前,共立案查处涉嫌商标侵权违法行为6起。
(三)加大扫黄打非、打击传销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力度
1、认真开展“打黄扫非”工作。开展了 “拉网式”的突击检查,封堵和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打击各类盗版侵权行为;扫除淫秽色情的“口袋书”、“图书”、“卡通”、画册等非法出版物;清理计算机软件制品等。
2、开展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与公安部门联合加大对传销行为的打击力度。拓展创建“无传销社区”工作。全年到村居、社区巡查和指导服务42人次,排查传销人员易于聚集的场所21处。
3、加强治理不正当竞争专项工作。组织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并有针对性的对当前市场上具有独占地位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利用其地位优势进行商业贿赂的行为进行组织摸排。截止目前,已查办欺诈性有奖销售和不正当有奖销售案件各一起。
4、扎实开展户外广告市场监管工作。一是形成了动态广告监管模式。二是做好户外广告登记工作,全年全市共登记户外广告8份。三是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对广告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四)开展“红盾护农”系列行动
1、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完善农资质量追溯体系,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行为。 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420人次,检查经营业户534户次,查处各类种子案件26件。
2、加强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全年,共抽取化肥样品45个批次,对经营不合格化肥行为进行立案查处。查处经营农资标识不符合国家强制标准案5件。查处销售假劣种子案件7件。
3、多措并举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一是以抓住“五个环节”为监管平台,要规范“两账两票一卡一书”的 使用,实行票账统一管理;二是推进连锁企业规范监管。制定“六统一”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进货、统一资金、统一结算、统一价格、统一配送),达到规范、统一的目标。三是推进《农药电子手册》和化肥监测“小标贴”、“种子代销证明函”的应用。
(五)开展 “禁塑”专项执法行动
按照要求开展了“禁塑”专项整治行动。全年我局共出动执法车辆320余台次,出动执法人员552人次,检查各类市场11处,商场超市57家,检查各类经营户3300户次,下架不合格塑料袋近1.8万个,处罚违法经营业户12户,取得了整治实效。
六、发挥职能重创新,在全面贯彻依法行政上有新模式
(一)着力“六个统一”、“两坚持”,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针对原工商、食药、质监的三套执法文书、三种执法程序和三个案件系统并存的现状,尽快理顺执法体系,争取上级部门指导,做到“六统一、二坚持”,即:统一食
市场监督管理局2015年工作总2016工作安排及十三五规划
本文2015-10-13 11:13:48发表“工作计划”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322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