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县十二五扶贫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自治县十二五扶贫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缓解和消除边疆和民族、偏僻山区的贫困,最终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xx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十二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扶贫重点县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十二五”以来,xx自治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机遇,牢固树立“生态立市、绿色崛起”的理念,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思路,以落实片区规划和实施规划为主线,认真实施“产业兴县”和“文化名县”战略,变“点”式的整村推进为“片”式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认真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建设6大工程, 努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狠抓落实,依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战略,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十二五”以来所取得的实绩及主要做法
(一)工作实绩
“十二五”以来,共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7523.1万元,共实施完成:整乡推进项目2个,整村推进133个(行政村整村推进17个、自然村整村推进116个),安居工程1245户,易地搬迁1084人,产业扶贫20个,劳动力转移培训10300人,信贷扶贫贴息1114万元,村级互助资金项目2个,财政奖补项目3个,革命老区项目2个,太阳能热水器项目1个,溜索改造项目5个,绩效考评项目2个,雨露计划补助86人。各项扶贫工作都取得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
1、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十二五”期间,我县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共实施完成:新建灌溉沟渠43条57.6公里,改灌2316亩,增灌1792亩;新建人饮工程28件,解决10238人 6935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新建进村水泥路65条58.5公里,村间水泥路215条150.5公里;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45亩;新建民间驿道桥5座,对居住环境恶劣的农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5户1084人。通过项目的实施,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夯实和加强。
2、产业发展不断加快,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要求,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协会联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短、平、快”相结合产业,完成高优茶园13163亩,泡核桃基地24763亩,林纸林化基地(竹子)11762亩,其它经济林果9265亩,经济作物4500亩;畜牧业圈舍改造 1310户45850平方米,扶持养猪大户1310户;进一步抓好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科技脱贫意识。良种推广率由“十一五”期间的85%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户均由当时的1人掌握一门适用技术提高到户均有2人掌握二门以上适用技术,贫困群众科学致富能力得到提升。
3、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显著进步。完成卫生室37间2220平方米,文化活动室27间1620平方米,村民小组活动室10间460平方米,村民活动小广场2750平方米,行政村100%通电话和卫星电视接收,群众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4、扶贫开发影响日益扩大,社会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开展全社会扶贫济困活动,发挥部门行业优势,资源优势,资金优势,为贫困户送思想、送技术、帮项目、帮门路,促进贫困村(户)经济发展。“十二五”以来,各单位、各部门共向扶贫点投入资金900多万元,引进资金200余万元,捐物折资102.4万元,举办培训班331期,组织培训74348人次,资助学生432人。同时,上海东航集团公司直接参与我县新家园建设,着力打造xx“东航示范村”;云南省建设厅、云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和部门关心支持xx经济社会的发展,派出干部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努力为我县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5、新家园建设扎实推进,新风尚、新气象逐步形成。新家园建设启动实施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示范带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围绕“二十字”方针和要求,按照“十个统一”的方法,重点打造民族风情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多方整合资金,目前,共完成安居房建设1245户,景亢、忙乐、垛火、忙品等民族风情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主要做法和体会
“十二五”以来,我县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其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落实责任、聚焦扶贫。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始终把扶贫开发摆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战略高度,纳入全县重点工作之一,建立了领导小组统筹、县级领导联乡挂村、县扶贫办和牵头单位协调、行业部门支持、县级全力推进、乡镇抓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坚持每年年召开一次扶贫工作会议,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研究和动员部署。出台了《xx自治县扶贫开发工作县处级领导联乡挂村制度》,明确县处级40名领导直接挂钩联系4乡2镇76个村(社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完善全县各部门挂钩包村制度,建立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制度,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多措并举、合力扶贫。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社会性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配合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在资金使用上,始终坚持“统一规划、捆绑使用、渠道不乱、性质不变、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发挥不同渠道资金的“集聚效应”和财政扶贫资金的“黏合剂”作用,把发改、农、林、水、民政等部门的民生资金捆绑投入到贫困地区群众的脱贫工作中,从“大水漫灌”改为“精确滴灌”,使有限的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在“大扶贫”工作格局下,集中力量,共同攻坚克难。
3、积极对接、协同扶贫。出台了《xx自治县关于中央省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工作表彰奖励办法》,积极加强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云南省民族大学、兴业银行昆明分行等定点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行业、群众、社会等各方面作用,截止今年5月底中央、省、市、县各级帮扶单位共派出挂职、驻村帮扶干部262人,直接投入帮扶资金12477.125万元。
4、瞄准对象、精准扶贫。一是基础设施精准。以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到村到户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产业扶持精准。以产业扶持到村到户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种养并重,积极扶持贫困群众发展烤烟、坚果、茶叶、甘蔗、林下经济、畜禽鱼牧等增收致富产业,扎实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产业。三是危房改造精准。以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为目标,以美丽家园建设为载体,结合“10.7”灾后重建,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注重保护民俗文化风貌,进一步完善农村住房功能,美化生活环境。四是教育培训精准。巩固好“两基”成果,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对农村贫困户子女九年义务教育入学扶持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让有劳动力的每个贫困户至少有1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技术;五是金融服务精准。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不断提高贫困农户的获贷率和受益率。
5、加强监管、廉洁扶贫。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扶贫开发工作透明度,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扶贫活动,确保扶贫队伍风清气正。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救命钱”意识,科学管理项目、合理使用资金,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效益到广大贫困农户。一是扶贫资金严格投向,不随意变更项目和改变资金投向,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二是认真进行扶贫项目及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把项目建设内容、投资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情况向群众、向社会公开,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村到户;三是财政扶贫资金实行县级财政专户储存报账制管理;四是认真做好项目管理和跟踪监测。严格把好质量关,使项目实施一件,成功一件,发挥效益一件;五是坚持扶贫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察制度,强化监督,定期对资金进行全面严格的审计
自治县十二五扶贫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本文2015-09-22 18:46:37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284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