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5-09-08浏览:2052下载157次收藏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一、     为何选择法治  

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上至国家政体,下至公民个人,其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下实施,而且人们对行为的后果都有合理的预期。  

法律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别的发明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而法律使人类学会了如何驾驭自己。 ——埃德加·博登海默(美)  

古代法家的法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法治:三治三不治,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                                

(一)为何选择法治  

当代中国选择法治的第一个原因:国家具备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条件来配置法治资源。  

当代中国的国家财力完全可以保障法治的推进,同时,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不但有力保障了法治的推进,   

而且也是强化执政党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动因。                               

(二)为何选择法治  

当代中国选择法治的第二个原因:法治所具有的政治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挥。  

在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执政党汇集了全党的政治精英,借助中央全会这样的政治舞台,通过大会决议这样的政治行为,完成的是对法治建设的顶层设计,而其中受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还是千千万万的法律人。  

(三)为何选择法治  

国家搞不搞法治,国家的法治规模是大是小,主要还是从政治功能上出发来进行权衡,从国家治理全局出发来进行考虑。   

法制的统一和完善,法治的实施和推进,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单纯是民主的产物,而是中央集权甚至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如果忽视了法治所承担的政治功能,那就是在根本性问题上犯了颠覆性错误。   

(四)为何选择法治  

司法权就是执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司法权威就是执政权威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推进法治建设,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一方面,要严格遵循中央两办发布的《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   

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不得借领导之名非法干预司法活动。另一方面,执法司法活动要始终自觉维护党的政策和宪法法律的权威,确保党的政策和宪法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           

(五)为何选择法治  

《规则》第三条规定:对司法工作负有领导职责的机关,因履行职责需要,可以依照工作程序了解案件情况,组织研究司法政策,统筹协调依法处理工作,督促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为司法机关创造公正司法的环境,但不得对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司法裁判等作出具体决定。这一条规定进一步明确,党委政法委既要科学准确把握职责权限,又要积极履行领导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职责。   

(六)为何选择法治  

通过法治的力量来规范政治,通过政治的力量来强化法治。                                    

(七)为何选择法治  

当代中国选择法治的第三个原因: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过去17年法治国家建设的成绩与挑战(1997——2014)     

主要成绩有三: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法治建设保障了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三是法治建设保障了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 ;  

主要挑战有三:  

 一是官民违法、犯罪多发现象没有根本扭转;  

二是法治化进程的速度与社会期望的反差加大;  

三是法律权威没有实质性提升,法律定纷止争能力下降;  

(八)为何选择法治  

当改革还在浅水区时,尚可“摸着石头过河”。当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即“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在法治框架下进行改革,才能够兼顾协调各方利益,让各方运用法律给予的工具和平台参与到改革决策的制定过程当中,确保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这种改革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有利于改革的深入推进。这就是法治的好处。  

二、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内涵  

法治思维:是法律思维的一种形态,在治国理政的公共决策中按照法律的逻辑分析解决具体社会问题的思考方式。   

 法律的逻辑: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遵循既定程序。   

法治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内在和外在的关系,法治方式就是法治思维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可以说,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  

第一,法治思维是人权思维人权就是人作为人而享有的基本权利。它是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价值理念与政治道德观念,人权保障是世界各国政府权力运作的终极关怀。国家公权力机关特别是政法机关,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了保障人权。               《人权宣言》  

第二,法治思维是程序思维“正义不仅要实现,还应当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基础   

程序公正是实现人权保障的条件  

程序公正有助于化解纠纷   

程序公正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正是程序公正成为区分人治与法治的分水岭。   

第三,法治思维是证据思维  

证据是诉讼活动的基础和灵魂,没有证据,就没有诉讼。证据思维要求人们能够正确认识到证据的本质及其诉讼价值,并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政法工作法治化水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