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移民局局长严以用权研讨发言材料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5-07-28浏览:2751下载187次收藏

  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任何执政党都面临执政考验,所谓执政考验就是政党如何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和新考验,其中以执政考验为首的“四大考验”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使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任务更加繁重、更加紧迫。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建设关键要落在用权上,在“三严三实”要求中,“严以用权”着力解决领导干部在用权上的“不严不实”问题。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如何严以用权,成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用权不严的表现及危害

    全面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的少数,因为领导干部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而权力具有工具性,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也可能被用于行使特权甚至牟取非法利益。领导干部视权不畏、用权不严,不仅会危及党的形象和威信,还会损及自身。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大力倡导严以用权,但必须清醒看到,在有些领导干部身上仍然存在视权不畏、用权不严的现象。有的把领导岗位作为享受的阶梯,讲求排场,挥霍浪费,贪图奢靡;有的把权力作为资本,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有的为个人仕途,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排斥异己,自行其是;有的只看局部,不谋大局,只要个人权威,不讲中央权威等。这些现象概括起来就是:滥用权力、设租寻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顶风违纪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

    (一)滥用权力、设租寻租

    滥用权力一般是指公共权力的执掌主体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的行为:设租寻租一般指公共权力的执掌主体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行为。滥用权力、设租寻租都是使公共权力运行偏离正常轨道的腐败行为。

    1.滥用权力、设租寻租的具体表现。滥用权力、设租寻租主要是以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形式出现的,概括起来大体上有四种表现。第一是扭曲权力观。把权力作为获利的工具,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工作中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利用职权讲享受、摆阔气。第二是商品化权力。有些领导干部把自己手中的权力当作一种商品,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用公共权力捞取个人最大私利。第三是特殊化权力。为了获取特殊利益,超越组织所赋予的职权,侵犯集体或他人的权益,搞政治上的特殊化:或者利用职权为家属亲友在经商、就业、提干等方面谋求制度规定以外的特殊利益,搞生活上的特殊化。第四是官僚化权力。手中握有人民的权力,但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职责。有的领导干部既不为人民办事,也不向人民负责,而是高高在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当官做老爷。

    2.滥用权力、设租寻租的主要原因。封建主义特权观念、“官本位”观念、等级观念、裙带观念等,是导致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变质的思想病灶。同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与之相配套的政治体制,客观上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在这一体制转换过程中,一整套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制度、行为规范不可能一下子完善起来,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法律规章制度又不能沿用,这样在对某些行为的约束和管理方面就有可能出现漏洞,从而被一些领导干部用来“打擦边球”,搞权钱交易等腐败活动。新旧体制并存所产生的矛盾和碰撞,客观上为某些以权谋私腐败消极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另外,在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权力的滥用就会在更大的范围内衍生开去。近些年来的反腐败斗争表明,对权力监督的乏力仍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有些领导干部党性观念不强,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各种利益的诱惑,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当正常的渠道难以让他们得到所渴望得到的东西时,就把政治权力赋予像商品一样的价值在社会上流通起来,产生滥用权力和权力设租寻租行为。

    3.滥用权力、设租寻租的严重影响。滥用权力、设租寻租是严重的腐败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首先,会严重败坏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其次,危害社会的稳定,制造不安定因素;再次,破坏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导致国家资产的大量流失:最后,还会导致公众法律信念的淡漠和社会风气、道德水准的降低。

    (二)官商勾结、利益输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些不法企业和商人利用各种手段拉拢领导干部,使其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招标投标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形成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腐败产业链。

    1.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主要表现。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现如今成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能量,成为腐败的重要温床。一种表现是成为商人的“隐形股东”。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在行使行政审批权的过程中,或暗示、或明示要求占有企业的部分股份。有时这种股份完全是干股,即有些领导干部只用权力投资而不实际投资。当这些领导干部暗中参与企业经营时,该企业就可能获得其他企业所不具有的优惠政策或特殊关照,从而获得超额利润。而这些领导干部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帮助企业获得了超额利润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一种表现是成为商人的“隐形掌柜”。少数领导干部把掌握政策和地方发展规划的信息提供给亲戚、朋友,通过借用他人名义由亲戚、朋友暗中控股的做法经商获利,做起了“隐形掌柜”。还有一种表现是成为商人的“隐形顾问”。少数领导干部利用自己所掌握的权力帮助商人运作,替人公关,拿下公共特殊资源的经营权,顺利通过招投标,获得国家资源,工程开发、矿产开采权等,担任起企业的“隐形顾问”,获取不当利益。

    2.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主要原因。导致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总病根”还在于领导干部用权不严。当前,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有漏洞,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监督的缺失导致有些领导干部有机会用权力勾兑资本,进行利益输送。公共权力过分影响市场。领导干部都拥有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力又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影响巨大,特别是在资金审批、土地审批、特殊行业证照颁发等方面,客观上造成了企业市场机会的不均等,促使一些企业和商家去“傍官”,“傍”到的领导干部级别越高,所获得的利益越多,甚至可以换取某一行业或地区经营的垄断权,从而排除竞争,获得暴利。

    3.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严重危害。在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腐败行为中,有些领导干部为商人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招标投标等方面谋取不正当利益,对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公众利益、风清气正政治环境危害巨大,造成社会新的不公平。具体危害为: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公众利益:腐蚀了党员干部灵魂:破坏了社会稳定。

    (三)顶风违纪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

    必须深刻认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标本兼治,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治标必须从严,才能为治本赢得时间、营造生态,对于顶风违纪搞“四风”、不收敛不收手的领导干部,必须坚决惩治,坚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移民局局长严以用权研讨发言材料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