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八大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湖北省人大代表先进事迹
他是一名与时俱进的优秀党员,30余年来,他一手拉着回族同胞,一手拉着汉族百姓,把一个全县最贫困的穷山村扶上了康庄大道。
他是大山深处的一盏长明灯,30余年来,默默地发光发热,平凡而绚丽。
“先进基层党组织”、“模范村”等30多项集体表彰是他对“三个代表”的理性阐释,“十堰市优秀共产党员”、“回民骄子”等20多项个人荣誉,是他对打造回汉和谐社会的深度理解。
他就是湖北口回族乡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魏登殿。
凿开一条出山路
1975年2月,服了5年兵役的魏登殿退伍了。在部队,他获连级嘉奖3次、营级嘉奖2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领导要他留在部队,他婉言谢绝:“生我养我的湖北口是红色热土、革命老区,我的前途就是为回汉百姓服务!”军人的素质是过硬的。当年9月,经群众推荐、组织考核,21岁的魏登殿挑起了坎子山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军人的意志是坚强的。可是这一次,与意志对抗的是前所未有的困难。湖北口回族乡锁在湖北省的西北角,交通闭塞,发展落后,是当时郧西县最穷的乡。坎子山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是当时全县最穷的村。海拔1799米的大梁山贯穿坎子山村腹地,全村15.5平方公里面积,只有1400亩耕地,且70%是坡地。全村600多人,90%住的是茅草房,一半都缺油少盐。山大人稀,土地贫瘠,无水、无电、无路,有的只是回汉百姓瘦弱的身体和饥饿的眼神。一连几个月,魏登殿在大梁山上徘徊。看到老百姓进出村都要肩挑背驮、到集镇七八里路就要半天时间的现状,就打算首先修建通村公路。由于村里穷,债务重,这个项目拖了1年多。1977年初,他带着县乡两级的介绍信,来到原郧阳地区行署,找到了分管交通的领导,诉说坎子山村百姓生活的艰难,论述修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整整一个月,他终于说服了领导,一次性给他批了7万元。资金到位了,修路的项目就启动了。为了选好路线,他请来县交通局技术人员进行测量,科学放线。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陪同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吃住在工地上。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的工程小组一会儿是“回民小组”、一会儿是“汉胞小组”,一会儿是“回汉协作小组”,今天搞竞赛,明天搞评比,热火朝天。经过长达11个月的紧张施工,通村通组的村级公路竣工了。竣工当天,汉族村民们自发组织,办了一个回民传统的庆功宴:吃回民们的传统饭,喝回民们的“三道茶”。2004年,坎子山村又率先在湖北口搞起了村级硬化路面,截至目前,已硬化5.1公里。公路开通后,从山村到集镇,只要15分钟的车程。山里的土特产运出去,山外的化肥运进来,致富路使农民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到1999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1201元,已接近全县1236元的平均水平。
夯实繁荣的基础
2006年4月,湖北口回族乡成立20周年乡庆,魏登殿被乡政府授予“回民骄子”称号。奖牌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带领回汉村民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桩桩动人故事。
1986年以前,坎子山村的老百姓常常饿肚子。苞谷单产不超过50公斤,连成本的一半都不到。种了亏,不种饿肚子,怎么办?魏登殿到农业部门“取经”,请技术人员指导,在全县率先搞起了地
湖北省十八大人大代表先进事迹材料
本文2015-07-28 15:45:52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8121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