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系统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演讲稿汇编

栏目:演讲稿发布:2015-07-19浏览:2784下载130次收藏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政治组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阅读国学 传承经典》。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曾几何时,国学像一阵春风吹进我们的校园,吹进我们的课堂,吹进我们的心灵,身为一名老师,了解传统文化,提高自身修养,弘扬传统文化,舍我其谁呢?
神州大地,国学传承千年。那么,什么是国学呢?
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盛唐清韵;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两宋悲歌;在我眼里,国学就是那“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肝胆!
曾记得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曾记得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悲歌! 也曾记得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这,就是国学!这,就是经典!
它,是中华的瑰宝,它,是华夏的辉煌,它是我们伟大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的精神脊梁!
亲爱的老师们,看全国,习主席在与北师大师生座谈时曾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看xx,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仅是老庄故里,亦为“建安文学”发源地;看我高级中学,巩敬耕校长亲自为我校师生编撰印发了《高中国学读本》。我很庆幸,庆幸高级中学浓浓的书香熏染了我,庆幸我是高级中学人!
亲爱的老师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传承经典,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我们在教育这片平凡而美丽的土地上,种出最灿烂的花朵,收获最香甜的果实!让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我们这里发扬光大!在我们这里发扬光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品读国学经典,得到的不仅是文化上的熏陶,更是道德上的洗礼。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在品读国学经典时得到的有关诚信的感悟。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诚信的国家,“信字当头”“童叟无欺”“言必信、行必果”等至理名言,早已内化为人们为人处世的信条,《论语》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是点出了“诚信”在立身处事方面的重要作用。从古至今,彰显诚信光辉的人和事举不胜举。曾子为子杀猪、季布“一诺千金”千古流传;因为有了诚信,同仁堂三百年金字招牌不倒,诸葛孔明为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现实生活中,毒豆芽、染色馒头、病死的猪肉摆满餐桌;毒胶囊充斥药店,虚假文凭满天飞,“劣质奶粉”造出“大头娃娃”,模特大赛出现“人造美女”。 商场上,你哄我骗,勾心斗角,让人不寒而栗;官场上,虚报政绩,欺上瞒下,严重损害政府形象……所有这些都是诚信缺失的结果。忧心之余,我们不禁呼吁: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国无诚信不兴。我们每个人都应播撒诚信的种子,让诚信之花开满中华民族这块肥沃的土地!
社会呼唤着诚信,教育首先要做到诚信,诚信教育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让学生成为一个讲诚信的人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担负起诚信教育的责任。已故的教育家季羡林教授为入学新生看行李长达3个小时,他的行动个我们指引了方向,季老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记得去年篮球比赛时,为了给学生打气,我说:“如果你们赢了,我给你们买棒棒糖”。学生说:“吃糖容易蛀牙”。“ 那你们想怎么办?”。“想请老师跳支舞!”我说:“好!”好字刚出口我就后悔了。要知道我体重80公斤而且根本不会跳舞。但是为了兑现承诺,我只好厚着脸皮跟大妈们学了1个星期的广场舞。结果是我那难看的舞姿却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我想赢得的不仅是掌声,更是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就要言传身教,用一言一行感染学生,用一点一滴引导学生,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讲诚信的人。对我们教师而言,诚信就是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就是以身作则,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一定不做;就是乐于奉献,任劳任怨。用我们的“诚”换来学生的“诚”,用我们的“信”赢得学生的“信”。
树高千丈靠的是土里的根,河流万里凭的是源头的水。教育要成功靠的正是诚信这个本。诚信是纽带,连接你和我。没有诚,就没有爱;没有信,就谈不上成功。诚信是人之根本,更是教育的源头,让我们从国学经典中汲取营养,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吧!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我是9号,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千年的经典 博大的文化》。
我们常说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留下了我们千年的经典,博大的文化……
我记得在巩校长主编的《高中国学读本》中,开篇杨敬农书记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身不修,何以齐家,何以治国,何以平天下?”
那怎么来明德、修身呢?我们这里说就是要阅读国学经典,弘扬中华文化。
一直以来,我也经常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到底怎样传承经典,弘扬文化呢?我又想,幸好我是一名语文教师,这样我不仅可以在课前、课后的诵读中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更多的是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经典文化。在《论语》中,我们看到了孔子的仁爱,看到了周游于列国之间,悲悯世人的仁者形象;在《孟子》中我们看到了孟子的浩然正气,看到了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主张的勇者形象;在《荀子》中,我们看到了智慧,看到了“学不可以已”的进取者形象。
墨子教导我们要一腔热血,救助苦难;韩非教导我们要冷静处事,直面人生;老庄说,我们要辩证的生活、艺术的人生。
读经典,读巨人,读出智慧,读出人生。
于我而言,阅读经典,就像在午后的阳光下,躺在小院的椅子上,透过斑驳的树叶来仰望天空,我感受到的是心灵的一方宁静。
于我而言,阅读经典,就像爬到高高的山顶俯视大地万物,让我拥有“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于我而言,阅读经典,就像站在长河落日的余晖中,远望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让我体悟的是智者的豁达、乐观。
亲爱的同仁们,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让我们一起来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吧!

                                      
尊敬的老师、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国学经典 代代传承》。
小时候就很喜欢读书。在众多的国学经典著作中,我最喜欢读的莫过于《三字经》了,也经常读给女儿听。有一天,四岁的女儿跑过来对我说:“妈妈,我给你背段三字经吧?”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背了起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听着女儿稚嫩的声音,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
那时,家里很穷。我的妈妈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字不识。当其他的孩子依偎在自己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故事,读三字经的时候,我是那么的羡慕。妈妈看穿了我的心思,而她却什么都没说。当邻居有事不在家孩子没人照顾的时候,妈妈会把他家的孩子领到我家,把家里仅有的好吃的拿给他们吃,那也许是我和弟弟期盼已久的。当时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我明白了,她是用她自己的行动向我传授三字经上的美德。
女儿继续背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眼前出现了上小学时候的往事。那时我成绩很好,妈妈觉得农村的教学条件比不上城里,她几次三番的去求城里的亲戚,最终把我转到了城里的小学上学。她曾说即使砸锅卖铁,她也要为了我的成长,给我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我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健康茁壮的成长,接受到尽可能好的教育。妈妈虽然不像其他人的妈妈那样饱读诗书,但她就这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一点点地传递了三字经的人生哲理,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怎样去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自己的品质。
在《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陪伴下,现在的我成为了一名教师,对于自己的孩子,我尽量的用我所学的知识给她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我的学生,我一直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经常用一些国学经典中的例子去启发我的学生。现在我们学校又发起了国学经典诵读的读书活动,我相信,学生懂的了礼、义,一定能更出色。
女儿停了停,喝了口水,又继续背着:“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几句主要讲述的是要让儿童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例子。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能丢,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传承。在生活中,我不但带女儿读三字经,给她讲其中的含义,更用我妈妈传给我的方式,在生活中践行三字经的真谛。上学时,我会让女儿和我一起跟父母说再见;妈妈生病躺在床上,我会让女儿和我一起给妈妈捶背;妈妈不开心了,我会和女儿一起想办法,哄她开心……当我备课睡着了,女儿从床上爬起来给我盖毯子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感动;当女儿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送给其他小朋友的时候,我是那么的欣慰,这难道不是在一代代传承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所收获到的宝贵财富吗?
女儿终于把她会背的背完了,然后她祈求道:“妈妈,继续教我其他的吧!”我点了点头。我想说诵读国学经典真好!

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从小就身受《三字经》的熏陶,长大后,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功底强,厚积薄发。他们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难道不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取其精华,发扬光大吗?身为人师,难道不应该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教书育人吗?亲爱的同事,让我们为国学经典的代代传承做出我们的努力吧!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知道演讲的主题是“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不是四大名著,也不是四书五经。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平时学习的少,没有形成印象,很惭愧,我要好好学习。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直接跳出来的竟然是《三字经》,而且自己还无意识的诵读了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然后想到了自己的老师职业。但是,诵着诵着,突然想到,国学经典,听上去好高大上啊,但是,三字经?三字经是国学经典吗?不知道?不确定?一个不小的问号?怎么办?赶紧学习呀。
于是开始查找资料,认真学习,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发现真奇妙。看着简单的三字经,几乎人人都可以诵读那么几句,它不但是国学经典,而且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个经典我们先从一个经典的小故事开始说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记得其中有一幕,因为某种原因,皇帝要焚书,堆积的像小山一样的书,要全部焚烧。当然,作为阅微草堂的主人,作为《四库全书》的主编,爱书如命的而又睿智多才的纪晓岚,肯定想要保全这些精神财富,于是他设法说服皇上饶恕一部分的书册,皇上允许后,他说“万物天地间,所以请求天饶一部,地饶一部,皇上您是明君,也饶一部吧”。此时,和纪晓岚死对头的和珅在旁边笑话他,三部书对于那山一样的书堆来说,可以说是九牛一毛,根本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而此时,纪晓岚趁机说“和大人忠君爱国,也饶一部吧”。好了,纪晓岚请求饶了四部书,其他的可以挑出去焚烧了。对头和珅说“还是把你选的书挑出来,其他的焚烧更方便”,于是,纪晓岚说了四部书后,和珅发现无书能焚了。纪晓岚说了哪四部书,竟然包含了全部的书呢?他说“经、史、子、集四部”,因为当时天下书册类型,尽可归到经史子集四部书中,而我学习到的内容显示,国学经典主要就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纪晓岚用自己的博学睿智保住了国学经典。
而三字经是一部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各部类的知识进行揉合,形成的易读、易学、易懂的系统小百科知识体系。所以说三字经当然是国学经典,更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么经典的大作,当然要认真拜读学习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其经典之处。世人相传三字经为南宋大学者王应麟所著,后几经补充和完善,通篇一千两百字左右,但是这短短的一千两百字几乎涵盖了中华五千年,可见其积淀之深厚、内容之广泛、语言之精炼、意义之深远。更是体验到世人冠其美誉“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国学经典,经久不衰,意义深远,经典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我正在学习。
谢谢,我的演讲到此结束。

教育系统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演讲稿汇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