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机局关于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5-07-11浏览:2558下载209次收藏


根据自治区农机局《关于开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我局高度重视,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 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各种先进、高效的农业机械在我市得到了广泛运用,农机作业服务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项目。尤其是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机的组织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市经工商部门注册成立并在农机部门备案的农机专业合作社29个,注册资金688.9万元,合作社成员278人,拥有农机具351台套,资产总额792.5万元,服务农户5913户,作业服务总面积5.6万多亩,年度服务总收入423.5万元。我市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系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结合我市“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现状以及合作社注册成员少、资金匮乏的特点,设立以全体成员大会为领导机构、理事长和执行监事为执行人和监督人的基本组织架构,建立了工作和财务管理等制度。合作社的组成主要是合作社每一位成员以农机具评估作价折合成货币入股的方式自由组合。
二、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剖析:
    1、村两委干部牵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在当地具备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领导能力,整合本村机械,带动农机户组合起来有较便利的条件。加上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行业,农民群众对农机作业服务要求比较迫切,合作社在村干部带动下,农民带机入社,实行股份合作制。在操作上采取订单或合同作业方式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入社的农机户按照合作社规章,实行统一管理,单机核算的方式开展农机服务经营。这类合作社占全市2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的52%。
2、农机大户牵头组建。农机大户拥有技术、资金,懂经营、会管理、守法诚信、组织协调能力强,把周围的农机户组织起来,利用各自的农业机械自愿结合,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群体优势,提高了规模经营效益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农机合作社列为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优先对象,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农机合作社倾斜,放宽限购数量,鼓励农民购置国家补贴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或带机加入农机合作社。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普遍享受了购机补贴。
4、以建立农机化作业示范基地为契机,促进了农机户组成专业合作社合力承担示范作业任务。多年来农机部门致力于推广机械化育(插)技术、机械化收割技术,并在种子、农膜、秧盘和管理技术上给予农机合作社大力支持,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水稻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综合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让农民看到了农机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三、农机专业合作社扶持政策效果研究
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农机专业合作社以水稻生产机械化作业为服务内容,从事水稻种植的机耕、机插、机收环节。虽然农机专业合作社才刚刚起步发展,但其合作经营农业机械的优越性却已初步显现。
1、 实行规范化经营管理。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合作社岗位责任制》、《理事长工作责任制》、《执行监事工作责任制》、《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防止合作社经营服务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推行价格公开制,向服务对象公开承诺耕地、收割价格低于市场价,让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2、实行订单作业,提高经济效益。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等优势,与周边农民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服务,通过“套餐式”、“ 一条龙”的作业方式,合理调配机具,分工协作,缩短了劳动生产时间,有效缓解了农业生产劳力不足的矛盾,降低了劳动强度。
     3、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农机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提高了农机作业的组织化程度,盘活了存量农机设备,减少了机具闲置和浪费,农机具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加快了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升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化综合水平。
      4、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机耕、机插、机收全程机械化连片作业为农民节约生产成本,减轻农民负担,机械插秧通过合理密植比人工抛秧亩保苗量大,秧苗生长健壮,抗病虫害强,每亩可为农民增产粮食60公斤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农机具的普及推广,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担心无力耕种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发展了劳务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5、推动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机械设备多,机具配套,服务能力强,能够促进土地、劳动力、资金、装备、技术、信息以及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有效整合和合理配置,将土地大规模捆绑经营,既有得于农机规模化作业,降低作业成本,又能实现规模化经营取得可观效益。

  四、农机专业合作社生存状况及阻碍发展的主要原因
  1、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片面追求发展数量,忽视建设质量,大部分成立的合作社规模小,注册成员多以农机具折价入股,无流动资金。基础设施简陋,服务能力低,不适应规范化建设的要求、
  2、农机专业合作社生产、办公场所缺乏,大部分合作社办公场所租用村委办公室,农机具大多分散、露天停放,合作社几乎都没有标准的农机库棚和维修设备,机具保养维修难度大。
3、政府扶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得到国家项目扶持的合作社毕竟只是极少数,在财政奖励扶持不多、扶持项目很少、金融信贷支持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农民本身资金投入有限,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服务功能多样、设施齐备、技术资源集中的符合要求的专业合作社。
  4、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合作社内部运行缺乏有效监督,会计核算不及时不规范,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经营的不多,在管理、生产、作业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和管理机制,长远规划不足,迫切需要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
5、土地规模经营相对落后,影响了大型农业机械作用的发挥。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土地由集体经营转为分散经营,种植品种、种植方式、种植结构各家有自己的打算,大机械与小地块的矛盾日趋突出,大型机械难以发挥作用,致使大型机械作业量下降,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增加,作业标准低下。
6、目前,农机合作社普遍存在合作社规模小、流动资金短缺、缺乏办公场所,无农机机棚车库和维修车间,管理不够规范等。合作社资金短缺,财政扶持政策力度不够,合作社缺少大型机具,综合服务水平不高是阻碍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原因。
    五、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优先支持农机合作社增加装备、扩大规模,支持农机合作社加强基础建设,规范建设办公场所、机库房、维修车间,改善农机作业环境。   2、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合作社管理、培训、安全教育、作业质量、机具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形成有岗位就有责任、有作业场所就有管理制度的产权明晰、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
   3、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效益。引导农机合作社积极承包流转土地,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合同作业、承包作业和“一条龙”作业服务,积极组织农机合作社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拓宽农机作业市场,延长作业时间,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增加农机作业收入,积累农机资本。
4、抓好培训宣传,提升社员素质。强化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培养,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对合作社技术骨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操作和维修保养能力。由于县级农机校无法开展收割机驾驶员培训业务,建议上级部门协调做好收割机驾驶员培训工作,方便农民机手学习,并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减轻农民机手的负担,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综合服务能力,使农机合作社得到更好的发展。
   5、做好长远规划,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按照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坚持质、量并重,帮助合作社科学制定建设规划、管理章程、财务制度和作业标准等,做好农机具的选型配套,增加服务项目,扩展服务内容,增强农机合作社持续发展能力。

 

农机局关于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