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5-06-30浏览:2492下载290次收藏

量子医学:医学诊断新方法

  量子医学始于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的问世,这种装置被试用于医学诊断领域,通过对生物体及物质中的微弱磁场进行捕捉和解析,从而达到定性治疗的目的。这种装置被定义为量子共振检测仪,共振检测技术称为量子解析法,它在医学上的发展和应用则被定义为量子医学。   
    在2001年中国国际中医药创新技术及产业化论坛上,量子医学专家、量子共振检测仪的发明者张海涛博士对量子医学的产生和定义作了以上的阐述。由于这是一个崭新的生物医学研究领域,记者特别约请张博士就量子医学的应用原理、研究方法、优势特点等作了详细深入的介绍。  

基本原理波有差异共振可测  

 1923年物理学家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理论:任何粒子都有自己的特征波长,如单一原子派生的信息属x射线范围(1pm~10nm),分子发出的信息属于紫外线范围(170~400nm),人体细胞的波长属微波范围(0.1~30cm),地球的波长为3.6×1061cm。波还具有共振特征,即当两个波长相同的波相遇时可发生叠加,这种共振原理同样存在于声波、电磁波及所有物质。当需要鉴别两段波是否相同时,可从是否发生共振得到定性鉴别,而微弱磁场能量测定装置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开发出来的,所以这种装置又被称为量子共振检测仪。  

 物质及生物体由无限原子组成,生物体形成的磁场属微高斯??毫高斯磁场,即微弱磁场。量子共振检测仪可测出横波磁场(质量波)和纵波磁场(粗密波、压缩波)。这两种磁场是伴随电子和基本粒子群运动的能量反应,因而生物体的能量信息都集中在合成波中,必须对合成波进行分解辨认,才能对照健康、正常波形得到共振的相关程度。首先,将微磁场的电磁波以傅立叶解析法(fourier)中的完全标准成交函数,提出调查项目的标准波形,然后编成代码信息输入数据库。需检测时,以代码波形为钓针,将生物体发出的合成波传入量子共振检测仪的解析回路,在分解成单一规律性近似波形后,钓针加以识别再进行共振比较,计算出异常程序及与被钓波的关联程度。根据以上结果,共振表示处于正常范围,共振失败则表示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而病变的轻重程度可量化为0~±22个级别,每一级别可定性为何种病变的特征波形。  

 张博士指出,量子共振检测方法的精彩之处在于建立各项生命体征、病变的标杆波长数据库,并以代码信息的形式随时在检测中调用,由于任何粒子(包括病变组织的粒子)的特征波长都有差别,所以将电磁波解析成细化的数字函数,可与数据库相关指标对照得出准确度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医学诊断新方法介绍:量子医学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