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YI
悟读书三yi
自古至今,谈读书之论,有“黄金屋、颜如玉”、“人类进步的阶梯”之喻,更有朱熹“三到”、王国维“三境”之说,或言读书之所需,或论读书之所得,实不可缕数。撇其狭义,琢其精要,吾认为,今人之读书可集为“三yi”,一曰依心,二曰怡情,三曰懿性。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书”——足见前人对书籍之钟情。在知识、信息膨胀,“一日不阅读落后三五年”的当今时代,面对满目繁多的书籍,可谓“人有涯而书无涯”。选择读什么样的书,与人的阅历、志趣密切相关,更与人的心境有关,朱焘有言“至若最无聊时读庄列诸子,不得已时读屈宋骚经,风雨时读李杜歌行;愁苦时读宋元词曲;醉中读齐谐志怪,病中读内景黄庭”,实把读书之心境刻画得如斯淋漓尽致。即别林斯基所说,“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是谓依心读书。
存一卷好书,得一份心境,则不必择于地点和时间,或端坐于书案旁可读,或躺卧于床榻上可读,或晨曦里可读,或夕阳中可读,或星光下可读。静默在淡淡的墨书香里,在书本与灵魂的交流中,似沐浴一缕缕习习晨风,更似聆听一潺潺轻轻山泉,或缠绵,或清灵,或赏心,或悦目,过滤出的是一股沁人心脾、荡涤灵魂的灵韵之气,沉淀出的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情由心生,拂去喧嚣凡尘——是谓读书怡情。
懿,美也,性,德也。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时间的营养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书,或如隙中窥月,或如庭中望月,或如台上玩月。“懿”性即谓升华,“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立德”,通过读书,可以超越时空、返璞归真,终得“灯火阑珊处”之境。如读陶渊明的《饮酒》,可以感悟清高背后的坚韧毅力;读佛家的《易经》、霍金的《时间简史》,可以感悟智慧的光泽;读尼采的《查拉斯图特拉如是说》、王蒙《宽容的哲学》,可以感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真谛,此等,不胜枚举。“在汲取中升华,在塑造中完美”,只有把知识养分转化为源源不竭的动力,在我们人生旅途中,心灵才能不断得到洗涤和充实,思想才会日益成熟与升华——是谓读书懿性。
此“三yi”也,是悟、是得,可享矣。
读书三YI
本文2015-06-04 11:00:53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932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