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研究院青年标兵事迹材料
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最大的理想就是能找到矿,找到大矿,但找矿面对的困难也是常人无法想到的,需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要实现我队找矿突破的美好愿景,需要我们地质人坚守心中的理想信念,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砥砺前行。
自2011年5月毕业到311地质队,至今工作已经将近4年了。4 年来,我一直从事野外一线地质勘探工作,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自己努力钻研,不断实践,参与了一些项目,积攒了一些经验,下面我把自己在学习与工作中的一些感触与心得与大家分享交流:
一、兴趣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我很热爱地质这个行业,虽然在野外工作很是辛苦,常年与山野为伴,远离都市的繁华,但地质工作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也很让人着迷。在野外项目组我经常和前辈及同事们交流经验,探讨工作,并乐在其中。在桐城佘冲项目时,因之前接触变质岩不多,知识只限于书本,当时范工任我们项目组的技术指导,我们每天上山填图时遇到不认识或拿不准的岩石,都向范工探讨学习,下山再查资料后,每每有豁然开朗之感。
二、勤奋
搞好地质工作,我感觉必须要明白一个字“勤”:勤动腿,多看;勤动笔,多总结;勤动脑,多琢磨。作为青年地质工作者,我坚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地质人的“三光荣”精神,以自身行动践行 “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记得一次采岩石剖面时,正值7月份,天气炎热,我们在山上走了几公里,水都已经喝完,还喝光了带的十滴水,那时不知道身上出过多少汗,下山的时候基本是“连滚带爬”,到了驻地我一口气喝下五瓶矿泉水,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地质人的身上比比皆是。
三、积累
干好地质工作要有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肯干、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从一点一滴作起,不管是室内还是野外,小到一个原始数据,大到一份报告结论,都应该认真对待,工作的过程,不仅是付出,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积累。在多个项目中,我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并记下自身或工作方式的不足之处,尽量把项目做好做出成绩。在任地质员期间,先后参加了查册桥预查及普查项目、泉水塘普查项目、槐花冲预查项目、牌楼普查项目,认真完成项目组分配的任务,以工作为己任。2013年6月至今我先后作为夏西门预查项目、佘冲普查项目、宿松矿调之水系沉积物测量项目、丁香—石门矿调项目野外地质组长和查册桥金矿专题研究、赵家岭金矿专题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地质组长,参与项目野外地质工作实施、室内综合资料整理及部分报告编写。在多个科研项目中,与国内多家科研单位保持联系,顺利完成了项目中的样品采集、送样测试、相关资料整理、图件绘制及报告编写工作。
四、思考
工作过程中,不能仅仅只为简单的完成任务,别人说怎么干就怎么干,应该多思考多分析,凡事多问个为什么,很多问题往往是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的,思考分析之后,也要不断总结,特别是很多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如在学校时,我的老师经常对我讲脑子里随时要有地质模型,然后再思考如何合理建立这个模型。工作后,聂总和院里地质前辈经常讲脑子里要有地质图,再去思考总结成矿的各种因素。
地质工作“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缺一不可”,我喜欢看书和思考,抓住每次学习的机会。“三人行,必有我师”,每次有不懂的问题,都及时查阅资料,并请教领导、专家和同事。同时,坚持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多个项目中测剖面、填图、采样、编录的过程中,思考成矿问题。如在查桥和赵家岭科研项目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都及时向聂总请教。工作至今主笔或作为主要参与者撰写发表了8篇地质论文,其中中国核心期刊5篇,会议论文一篇。
五、交流
我很喜欢与项目组同事讨论问题,并分享心得。如在丁香—石门矿调项目中,采样之前组织项目组成员,集体学习观看化探规范教育视频,在采样中遇到好的蚀变岩石,都带回标本与大家探讨其对成矿的指示。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下著名矿床学家、中科院院士翟裕生先生的矿床学探索心得:兴趣+责任、实践+思考、积累+顿悟,将兴趣、责任、勤奋、实践、思考与总结提高融合起来, 并锲而不舍地坚持下去, 当有可能有所前进。地质前辈们的宝贵经验是我辈当学习借鉴之处,希望我们广大青年地质工作者都能以此为鉴,为献身地质事业贡献青春和力量。
立足岗位 放飞梦想
2006年我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来到311地质队,至今已工作八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经过自己努力和不断实践,个人专业能力和政治思想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持和参与的地质勘查项目有10多个。作为一名青年职工,下面把自己在工作与学习中的一些感触和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做到爱岗敬业
什么是爱岗敬业?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我认为,一是指责任,我们要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野外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一项工作,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往往位于高山密林和陡坡峭壁处,很多年轻的同事碰到这些困难的地质路线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有意地避开这些地方,殊不知有找矿意义的地质现象可能就此错过,也可能因此得不出正确的地质认识,后续的工作就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了,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始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
二是要精业,注重细节,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带着问题用心工作,“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深刻地体会到细节的重要性,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对一些地质现象观察的不够仔细,所以整理资料的时候就会经常碰到难题,于是经常向队上的前辈们请教,后来请教的次数多了,自己也不好意思问了,但问题又确实存在,我就反思自己的工作是不是不到位,是不是在观察地质现象时忽视了细节上的区别,于是我把以前向老前辈请教的问题集中起来,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多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得以解决。因此,我认为要想创造出卓越的工作业绩,就必须精雕细琢、聚精会神的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做好、做实。
三是要讲奉献。我们的岗位是矿产勘查的基层岗位,在常人看来就是“生活在山里的城里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多少都会觉得枯燥、苦闷,觉得离心中的理想相差甚远。但既然选择了就不应该放弃,干一行就应该爱一行,讲奉献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个人与单位之间,事业与家庭之间,地质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其野外工作的属性,长期的野外工作与家庭的需要难以平衡。在事业与家庭的天平上,我的砝码倾向了前者,“舍小家为大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真难呀!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丈夫、父亲,我清楚应当怎样献给妻子一份爱,更清楚作为父亲应尽的责任。然而,由于工作需要我在只能把砝码加在前者,因为那里有我的责任,那里有我坚持多年的梦想,就算付出再多,我也心甘情愿。
二、善于学习思考
地质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艰苦工作,要想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历勘查项目的野外工作历炼,熟悉和掌握地质工作的每个技术环节。2007年我参加了怀宁泉涧冲项目的野外工作,针对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难题,我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应用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并反复思考工作中的难点,很快就掌握了该项目中涉及到的技术方法。
工作8年中我先后主持了“xx省桐城市佘冲金矿预查”、“东至县梅溪金铜多金属矿预查”、“xx省东至县关帝庙-永丰一带银多金属矿预查”三个勘查项目;先后主持编写了“xx省桐城市蛇龙湾-铜锣尖一带金铜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书”“xx省岳西县中关-响肠一带钼铜矿普查设计书”“xx省桐城市挂镇佘冲金矿普查设计书”“xx省东至县关帝庙-永丰一带银多金属矿普查设计书”四个项目设计书,通过这些项目的实践,使我对地质勘查项目与设计编写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得到不断提高。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思考不断总结,比如:一个地区的控矿因素、一个岩体与成矿的关系,同一条断层在不同地段表现出来的活动特征的差别等等。地质工作是站在历史上分析历史,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深入地思考可以培养我们的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启发创新意识,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发现与探索的能力。了解事物的发展趋势并用知识去解释它,让你成为一个爱思考、爱发现、爱探索的人。如果把思考和总结当作一种习惯,成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善于交流沟通
一个地质勘查项目不是靠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多个专业的多名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对项目能否顺利高质量地完成非常重要。
1、勇于沟通
工作中不但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勇于主动了解和听取对方的想法,在工作中要肯花时间、肯下功夫去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在刚担任关帝庙银多金属矿预查项目组长时候,正值2013年元月,离春节只有不到1个月,当时院领导要求节前完成永丰片区的土壤化探野外工作,因考虑到每个人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有限,所以我向院里提议增加两名地质员、安排一辆车全程跑野外,领导考虑实际确实需要,随即就做出了相应安排,这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2、乐于沟通
在工作中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多向他人学习,克服自身弱点,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乐于沟通不但要有沟通的意识和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有沟通的热情,热情待人、热情处事。在项目实施期间,由于工作安排和地质认识的差异,项目组成员之间意见有分歧是常有的事,碰到这种情况,我都乐于和他们交换看法,认真听取大家都认为合理的建议,并采纳运用,比如针对天气条件合理安排组员休息,与地方打交道时的方式方法,组内民主生活的开展等等。
3、善于沟通
在工作中要具备沟通的技巧和能力,能够领会领导和同事的想法,善于调节实际工作中的矛盾。我在兼职任院团支部书记期间,因团的活动组织有时会与院里的生产安排有时间上的冲突,因此,在举办活动前及时向院领导请示汇报,争取各项活动的开展切实符合我院实际,也为团员青年做好服务,让他们能以更高的热情投身于地质工作中。
卡内基在他的著作中曾不断提到,一个人的成就,85%决定于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专业知识只占有15%。因此,要强化自己善于沟通的能力,确保工作的实效性,做到忙而有序、事半功倍。
四、能够风雨坚守
地质行业是辛苦的行业,野外的生活艰苦而单调,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有一多半时间都在野外,节假日也难和家人团聚。
地质项目组辗转租住在各地农家,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背上地质包出发,包里除了地质锤、罗盘和放大镜这“三件宝”外,再就是手持gps、图夹、水壶和干粮。由于路途遥远,山区交通差,为节省时间,在野外的时候,我们基本每天的午餐都是馒头就咸菜。山区植被茂盛、沟壑纵横,野外工作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身上小伤小痛是常有的事,每天从山上回来,都是疲惫不堪。晚上回来还要整理当天的资料,及时整理各类标本和记录,布置第二天的工作。
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对家庭的亏欠也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们坚持下来了,我们克服了困难,因为我们心中有信念,这种信念就是发现矿床的信念,就是在默默的追求中成长的信念。当我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我的信念支撑了我,让我坚持了下来,让我的工作能力不断增强,承受压力时的韧劲得到锻炼,因而工作得以顺利完成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我也经常以此勉励新进单位的年青同事:人生贵在坚守,不管干哪一行,不管在什么岗位,如果不能坚守,我们将被苦难压得抬不起头,如果不能坚守,我们想取得成功就太难太难了
五、保持良好心态
具有良好的心态的人,在工作中,面对喜怒哀乐,能够泰然处之,沉着应付,做到宠辱不惊,临危不乱。碰到高兴事时,不会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忘乎所以。遇到烦心事时,不会牢骚满腹,心情沮丧,萎靡不振。
人生路上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地质工作也是如此,你所设计或预见的地质现象和矿化往往不出现,而工作中的其他问题往往会出奇不易地来临。在关帝庙项目第一个钻孔施工的时候,因地表探槽见金属矿体,预计钻孔见矿可能性很大,可是事与愿违,并没有见到预想的矿体,我当时比较困惑,这时聂总和沈院长开导我:“矿哪是那么容易找到的,好事多磨嘛!”后来我及时调整心态,项目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并发现了有意义的铅锌矿化。
一个人心态的好坏不仅仅会影响你自己,而且还会影响到你周围的人。良好的心态悦人悦己,反之,则会给别人带来不快,自己也不会快乐。而做为一名地质工作者我们随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让自己快乐一点,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人生才能增加更多乐趣。
平凡的岗位 积极的心态
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地质工作者,我所从事的工作也是平凡的,但只要用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它,把工作中的每件小事做精做细,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
2007年7月至今,8年的时光里我从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成长为项目组长、中层干部。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我进步很快,肯定有不少秘诀吧,要说有,那就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干好自己的工作。
一、保持好心态
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心态去做,结果是不一样的。怀有积极心态的人,对人对事都怀着乐观的态度,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心态不好的人则反之,可见做事之前一个积极的好心态是多么的重要,具有良好心态才能不惧艰辛,笑对困难,趟过逆境的河流。
在我们地质找矿这个工作岗位上,野外工作时需要应对的突发情况、困难十分多,保持一个良好心态尤其重要。2010年7月,我承担了查册桥预查项目,该项目是省厅基金项目,也是我队重点找矿项目。在项目实施中碰到了诸多困难,如:查区任务多、面积大、工作程度低等。而该项目因前期矿权问题又耽误了近三个月工期,延误工期是要扣工程款的,所以院领导下达命令,一定要把耽误的时间争取回来,确保项目如期完成。当时正值七、八月份,天气非常炎热,气温基本都在38°以上,前期化探采样工作难度十分大,请来背样的老百姓换了一批又一批,经常到了早上出工时,发现没有小工可用。这时候如果我们跟领导反映情况,领导可能会答应暂缓采样工作,但也有可能会影响工期。我们项目组召开会议商讨对策,一致决定不能把困难推给领导。最后大家达成一个共识,早上4点出门,中午12点回来,避开酷暑,不耽误工期,请不到背样小工,就自己采样背样,就这样我们整整坚持了两个月,顺利完成了采样工作,为整个项目按时完成奠定了基础。
二、坚持勤奋好学
想在平凡的工作中有所突破,必须多学习。只有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善于学习,有一颗永不知足的进取心,才能挑战自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就时刻把“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道理牢记在心,坚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并对每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都反复琢磨,不断积累,使自己对各项地质技术了然于胸,力争全面掌握各项地质专业技术。工作之余,我自学并熟练地掌握一系列地质绘图软件,这样无论在地质报告文字编制方面,还是在计算机绘图方面都能够熟练地独立进行工作。尽管如此,我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多知识要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三、敢于吃苦
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我们经常背着水壶、馒头、饼干等简便食品,就开始了新的一天。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为了准确的追寻地层界线、地质露头,一天中不知要翻多少山顶、越过多少山谷,每次几乎都耗尽了体力。工区内地表植被十分茂盛,有时根本找不着地层的边界和岩石露头,只有用刀砍路过去。有时候植被实在太厚,砍路太浪费时间,就扣紧衣服领口戴好帽子从灌木中爬过去,因好多植物都是长刺的,可以说真是举步维艰,扯破皮见血是常有的事情。每天傍晚疲惫不堪地回来,衣服都是湿漉漉的粘满了泥巴,贴在身上。即便是这样,我还要跟同志们一起讨论、分析当天取得的成果,及时整理当天的记录、标本及图件,整理完还要研究、布置第二天的工作路线,常常忙到很晚才能休息,这样的情况一干就是几个月。参加工作快8年了,我先后参加主持了近10余个地质矿产勘查项目,这八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我坚持按时出工,走过湿滑的草地,趟过刺骨的溪水,穿过茂密的灌木丛,攀越过陡峭的悬崖,面对困难,知难而上,勇于挑战。因为我始终都明白一个道理,“吃得苦中苦,方能找到矿”。
在工作上我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确保万无一失。在提交地质报告和野外资料整理比较忙的时候,主动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并经常加班到深夜,保证工作按时保质地完成。2014年年底,由于客观原因我们项目未能进入基金项目第一批续作任务,聂总、杨队到厅里通过多方协调,终于争取到了一个名额,但厅里领导要求必须在三天之内完成并提交续作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当时接到聂总电话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第一个念头是这怎么可能呢,第二个念头是未来三天的睡觉时间没了。三天的时间里,每天我都是凌晨三点之后才休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并提交了实施方案的编制,保证了2015年项目能顺利实施。
四、乐于奉献
地质找矿是一个艰苦行业,出了野外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少则一两个月,任务紧的时候三四个月不回家也是常事。为了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牺牲了多少个回家和爱人团聚的机会,回避了多少次爱人孤单无助的眼神,老人生病、爱人住院,全都顾不上,有时回单位开会只是回家看一眼就匆匆离去。我知道很对不起这个家,欠家人太多太多,没有他们的默默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但是我更知道自己的担子有多重,小家和大家同时兼顾是不可能的,我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把个人的价值与找矿的需要深深融汇在了一起。
五、坚持才能成功
坚持往往是成功的代名词,要想在平凡的岗位上有所成就,必须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地质工作常年驻点山区,生活枯燥无味,没有一定的毅力很难坚持下来。我们项目组中以年轻人为主,多是刚从大学毕业,我经常利用一些诸如“卧谈会”的机会,给他们鼓劲儿。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只要坚持不懈的干下去,用心领悟工作的真谛,就能感受工作的快乐。
工作中,我坚持定期组织组员们进行工作讨论,让每个人把野外工作中发现的问题都提出来,大家坐在一起共同讨论,查阅资料、规范等进行解决。碰到大家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的时候,就请老专家来帮我们解决,坚决不带着问题干活。我本人坚持每次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及时上交,并且主动跟总工程师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部署,避免走错路、走弯路,处处力求精益求精。
地质调查研究院青年标兵事迹材料
本文2015-05-27 15:36:41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909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