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培训作业: 教 学 案 例 “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

栏目:工作总结发布:2015-01-29浏览:2282下载296次收藏

     教 学 案 例 
                                       ——《大洲和大洋》的课前准备工作 
《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知识性的内容比较多,很容易使课堂教学变成知识点的堆砌。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的方式,把知识呈现出来,不仅能把学生从单调地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还可以增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更好地实现本课对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一、 搜集素材 
文字素材:主要来自教材 
图像素材:表现地球在宇宙中的动态gif图像 
     海陆分布图 
     大陆、岛屿、半岛形态图 
     可以体现各大洲分布位置的东西两半球的地形图 
     亚欧两洲分界线图 
音乐素材:节奏明快的mid乐曲 
软件资源:my world数字地球 
二、 教学设计 
通过大屏幕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星光闪耀,再配以明快的乐曲,结合学生已学的关于地球的知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茫茫宇宙之浩瀚,人类对地球科学的探索又是何等的艰辛。教师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的一句话“地球是一个非常美丽的蓝色星球”导入新课,提出问题:“为什么地球是蓝色的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概率知识设计学生动手活动,感知地表的海陆比例。二名学生一组,一名转动地球仪,一名闭上眼睛,用手指点地球仪的表面,记下点到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教师统计结果:点到陆地组,全班共有多少组,然后在黑板列出同学们共同得出的海陆比例结论。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知识得出的过程中,学会求证的一些简单方法。 
    最后,请知道的同学说出真实的海陆比例,再出示世界海陆分布的画面,全体同学共同明确数据。 
      初一的学生“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应该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于是我给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说出你知道的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这样,一部分回答问题的同学增强了自信心和自豪感,没能回答出问题的同学也从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提出问题:“你想知道哪些关于大洲和大洋的知识呢?”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即:1)大陆、岛屿、半岛;2)大洲名称、轮廓;3)大洲位置;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设置了A、B、C、D四组题,让学生进行选择,每组题中有3-5小题。题目设置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提问,并尽量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大连有一份家喻户晓的报纸《半岛晨报》,由此设计问题“‘半岛晨报’指的是哪个半岛,你能说出半岛的特征吗?”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中得出地理概念。又如: “你能流利地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吗?”等问题,体现与学生亲切自然的交流,并带有鼓励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发挥其主动性,通过已有知识、手中的书本和地球仪、小组合作讨论来完成任务。 
            课堂检测设计成分组竞赛形式,题目分为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三、 课件制作 
        制作课件主要应用了powerpoint和flash5.0。辅助软件有acdsee,photoshop 6.0等。 
        首先对于搜集的素材进行编辑整理,特别是对扫描和截取的图片进行处理,调整大小或色彩,使图片直观、清晰、鲜明。 
        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制作,插入图片、声音、文字资料,并进行链接。 
        应用flash制作交互式练习拼图,并配以计数器,记录练习所用的时间。制作“比一比”记分板,实现实时加分减分,使竞赛得分一目了然。 
  应用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进行整合,可以更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地理教学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在课前不但要充分地熟悉教材、熟悉学生,还应该考虑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中取得更大的学习效果。  

学习培训作业: 教 学 案 例 “国培计划(2014)”——河南省农村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项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