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工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4-12-01浏览:2422下载224次收藏

关于工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现立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实践和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等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产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初步认识  

所谓产业经济,从使用价值的层面来理解,是指生产同一类性质的产品或劳务,具有生产性、商品性、市场性、求利性、组织性等特点,按照发展的层次和自然界的关系,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现实的社会生产中,我们通常把农业归类为一产、工业归类为二产、商贸物流旅游等归类为三产;所谓工业经济,又叫资源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的占有和配置,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式。在外延上,产业经济包括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从工业经济发展的细化来区分,工业可以根据生产加工的性质及其产品的用途实行产业分布,也可以实施产业分类,故而,从工业的内部分工来区分,工业经济又可以划分为各种产业。  

二、加快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县域已成为地方经济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找准支点,挖掘潜力,实施超常规措施,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发展成效。  

一是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准坐标定好位。县地理区位特殊,是典型的老区、山区、边缘区,位于井冈山脚下、罗霄山脉中段,湖南和江西“两省五县一市”结合部,现有人口51万,是一个边界人口大县。近年来,我们面对,没有资源、没有区位、没有产业基础的严峻现实,抓住优势,提出了打造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的目标,这既有它的历史基础,又有它的现实必然;既有它的内生动力,又有它的外在压力。所谓历史基础,就是大革命时期,县是湘赣省委所在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具有历史渊源的商贸集散地。所谓现实基础,就是区域的中心,特别是随着泉南高速、衡茶吉铁路、319国道改线的全线贯通,形成了连接南北、横贯东西的交通枢纽,具有一定的区域集散优势,加上与珠三角、长三角、海西区等国内重要经济区得经济互动,县域发展已具蓄势待发之势。所谓内生动力,就是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十一五各项指标均成“二字头”增长,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实现翻番,条件不断改善、产业得到不断提升、人气不断聚集;所谓外在压力,就是周边的湖南茶陵、炎陵等地均提出要挤入湘赣边界核心地带的目标,为此,我们将主动承接吉安中心城区的辐射、主动对接吉泰走廊、主动融入大井冈旅游圈,着力在商贸物流、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旅游居住等方面下功夫,整合县内资源、吸引省内外资源着力打造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0万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县2/3强的湘赣边界重要商贸城市。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将实施三大战略,即经济强县战略、生态立县战略、和谐稳县战略,力争十二五“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城区建成面积四年翻一番、生产总值五年翻一番的“三四五”奋斗目标,力争经济总量跻身全市第二方阵、全省中游水平,争创全国生态县、全国平安县”。  

二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发展差距既体现在经济总量上,还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要实现经济的超常规发展,必须找准发展的着力点,重点发力,带动全局,着力打造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为此我们策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工业经济和产业经济理论的实践与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