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逮捕条件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11-27浏览:2986下载213次收藏

人民检察院专题调研文章 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逮捕条件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逮捕条件的修改和逮捕程序的完善,为新时期下惩罚犯罪与保护人权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同时也为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检察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但是现行刑事讼诉法本身并不是尽善尽美,它在审查逮捕工作重要条文上缺陷与不足,逮捕条件的笼统、操作性不强,甚至出现不合理之处,易导致逮捕必要性审查工作流于形式。无疑给侦查监督司法实践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亟待解决。笔者结合本院审查逮捕工作实际,就存在的问题以下几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x区检察院在审查逮捕工作出现的特点:  

x、羁押率仍旧偏高。从图表一看以看到,我院审查逮捕的刑事案件比上年同期增长,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案件数量有所增加。这是由于今年公安机关开展的毒品犯罪案件专项活动的打击力度,毒品案件较去年增加。  

时间  

审结案件  

批准逮捕  

逮捕率  

xxxx年x-x月  

xxx件xxx人  

xxx件xxx人  

xx.x%  

xxxx年x-x月  

xxx件xxx人  

xxx件xxx人  

xx.x%  

同 比  

持平  

+xx.x%  

+x.x%  

表x  xxxx年x-x月x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统计  

x、不批准逮捕案件中适用“无社会危险性不捕”条款相对谨慎。从表x可以看出,x区检察院审结不批准逮捕案件中,构罪不捕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x.x%,这说明在实际办案过程中,适用新《刑事诉讼法》第xx条x款规定的x种“社会危险性”条件时相对谨慎,出现不敢适用或不知如何适用的情况。这样导致对一些逮捕条件难把握的条件作存疑不捕。  

时 间  

不批准逮捕  

不构罪不捕(不捕率)  

证据不足不捕(不捕率)  

构罪不捕(不捕率)  

xxxx年x-x月  

xx件xx人  

x人  

x.x%  

xx人  

xx.x%  

xx人  

xx.x%  

xxxx年x-x月  

xx件xx人  

x人  

x  

xx人  

xx.x%  

xx人  

xx.x%  

同 比  

-x.x%  

+x.x%  

+x.x%  

-x.x%  

表x   xxxx年x-x月x区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案件统计  

二、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x、“应当予以逮捕”的五种情形,较难把握。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应当予以逮捕”x种情形的规定采用的是“可能”的措辞,而“可能”的背后就存在了太多的“不确定”,究竟如何把握“可能”的度,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有的侦查人员和检察人员认为,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都有逮捕的必要,因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趋利避害的本能,任何一个犯罪嫌疑人都有实施上述五种行为的可能,可能性大小因人而异。实际办案过程中,对“可能”的自由裁量,容易导致两种倾向:一是为了侦查需要而恣意的逮捕;二是因为“求问怕错”的不敢逮捕。  

x、“应当予以逮捕”与“可以不予逮捕”的衔接较难把握。在实践中,因为思维的定式,办案人员往往会首先考虑犯罪嫌疑人是否符合逮捕条件,然后在考虑“无逮捕必要”的法律适用问题,容易忽略“不予逮捕”情形,无法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进行全面考量。在某些案件中同时出现“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形和“可以不捕”的情形,如犯罪嫌疑人系外地人,存在逃跑的可能,但其系自首也是初犯偶犯,这种情况下该如何把握逮捕的必要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x、“社会危险性”的证据材料收集分歧较大。办案人在审查逮捕时,对“有逮捕必要”或“无逮捕必要”的认定,均应遵守一个基本原则,即证据裁判原则,即对案件的事实认定必须依据证据而作出,没有证据不得认定。在实际工作中,为准确把握逮捕条件,提高案件质量,切实保障嫌疑人的合法权益,x区检察院率先制定《逮捕必要性情况一览表》,要求侦查机关提供提请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有逮捕必要性的相关信息及证明材料,为检察机关准确把握嫌疑人有无逮捕必要打下扎实的基础,自启用该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x、径行逮捕条件过于刚性。《刑事诉讼法》第xx条第x款规定三种逮捕的情形:可能判处xx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对“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身份不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准确理解和适用逮捕条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