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村官腐败”亟需“法治良方”
据报道,自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公开村官违纪违法案件171起,其中,涉案金额超过千万的案件有12起,总金额高达22亿元。村官严格说来不是“官”,没有纳入公务人员的管理和保障体系。但是,村官既是党在基层执政的代言人,也是实现居民自治的带头人。村官的一言一行绝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在群众的心里,他们讲的话就是党的政策,他们的决定就是政策的落实。俗语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官不是官,但在群众眼里却是不大不小的“官”,起着以上率下、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直接影响着群众的现实利益。村官的作风影响着民风,关系着党风。村官清正,则民风淳朴;村官腐败,损害的是群众利益,危及的是党的执政根基,破坏的是党的形象。
当前,一些村官利用协助党和政府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机会和便利,将救灾抢险、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等资金中饱私囊,随意挪用、处置集体财产,类似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在农村的熟人社会环境中,群众对腐败行为往往是心里面痛恨,但是碍于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情关系,大部分都选择了沉默,既不愿意成为其他群众眼中的“非主流”,也不愿意陷于民告“官”失败后的现实困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官腐败的态势。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基层干部缺少法治意识,农村群众更是缺少法律常识。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让法治在基层扎根,关键是让法治意识深入人心,使基层群众懂法、用法,知法、守法,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重点是让法治思维模式成为常态,使基层干部带头学习法律、依法办事,明白违法犯罪后的代价,自觉规范和约束行为,而不是滥用权力、徇私舞弊。
“村官腐败”虽不是主流,但其危害也不容小觑,群众感触最直接,印象最深刻。遏制“村官腐败”,必须对法治在基层的落实高度重视。要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不能让法律静静地躺在纸上、贴在墙上,成为靓丽的“风景”,而不为群众所熟悉、所依靠、所信赖;要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让农村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引领其他干部群众懂得基本的法律知识,用好法律的武器;要检查督促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法律知识的情况,特别是依法办事的情况,促使其养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良好习惯,明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时时刻刻敲响思想上的警钟,管住自己的手和脚,清清白白、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笔名:尊翰
邮编:810000
地址:青海西宁
遏制“村官腐败”亟需“法治良方”
本文2014-11-11 16:34:33发表“工作总结”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369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