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习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群众意见是一把最好的尺子。这一重要论述,指出了新形势下共产党人应有的崇高价值取向和终生价值追求,同时也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
一、“为民”是价值取向之本,是群众满意的根本前提
“为民”解决的是党的根本宗旨问题,在回答“为了谁”的同时,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这是群众满意的根本前提。只有有着崇高价值追求的人,才能终生不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自觉践行“为民”这一宗旨。
加快发展经济以富民是“为民”的物质前提。发展经济、实现富裕,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迫切愿望,也是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的首要职责。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的邹城市,当前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在发挥得天独厚的煤电水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宏观政策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就显得尤为迫切。因此,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始终把握“第一要务”,全力以赴加快发展。在认真执行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着重研究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有所作为,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加强社会建设以惠民是“为民”的重要保障。社会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要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因此,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天职,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抓住一件件实事,破解一个个难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创新社会管理以安民是“为民”的必然要求。稳定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前提条件。社会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社会和谐,为人民群众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就是要在法治原则基础上通过社会管理的理论、机制和方法创新,运用新理论、新机制、新方法,来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能够正确辨析并妥善解决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不断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习总书记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本文2014-11-03 18:16:37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7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