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场生态文明征文作品
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在xx发动起义,成立了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打响了胶东抗战第一枪。自此,红色的xx载入中国革命史册。1998年5月31日,国家森防总站的领导视察xx后,大加赞叹:无论江北还是江南,很少有这样的林子。1999年10月15日,山东省林业厅批复xx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从红色走向绿色,xx林场功勋卓著。
忠心在,山不老
xx起义唤醒了古老的山峦,小苏区一片艳阳天。然而,随着参天的大树投入大炼钢铁的炉膛,成捆的柴草塞进公共食堂的锅灶,xx变得苍老了,漫山遍野全是乱石荒坡,连荒草在内的植被覆盖率不足50%,水土流失严重,环境十分恶劣。
1959年初春,由xx、大水泊、口子等3个公社32个大队90多名热血青年组成的青年远征队开进了xx,住进了当年起义时理琪等人住过的破庙,挂起xx林场的牌子,开始了改变穷山恶水面貌的战斗。建场初期,没有资金,他们就自己采种、自己育苗、自己栽植;没有场房,他们就自己动手,开山劈石,垒墙造屋;没有粮食,他们就用发霉的地瓜干糊口,用野菜充饥。有的人吃不了这样的苦,悄悄地走了,不到4年,先后有近50人不辞而别。留下的怀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义无反顾地栉风沐雨,战天斗地。造林整地时,为节省时间,他们就带上干粮上山,俄了就啃上几口,渴了就喝口山水。雨季栽松时,没有雨衣,他们就披上破麻袋,冒雨把小树栽到山上。乱石成堆的地方,他们就破石扩穴,从别处搬土,进行客土栽植。经过不懈的努力,植树造林3600亩,树种由单一的赤松,改建成了集黑松、华山松、水杉、板栗、楸树、梧桐等30多个树种于一体的混交林,林木覆盖率达到98.6%。xx又年轻了,年轻的xx成了山东林业的亮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全省林业“五学”中的“丘陵学xx”,主要就是学习xxxx的成功做法和经验。
青山不老,人亦老。现今创业时期的队员都已经退休了,年轻的一代接过了创业者的大旗,在生态建设的道路继续大步迈进。
恒心在,水常绿
造林难,护林更难。文化大革命初期,害虫也来凑热闹,特别是松毛虫,严重时,虫株率达百头以上,一棵松树一会儿就被吃个精光。看着松针被
林场生态文明征文作品
本文2014-07-29 14:05:45发表“征文作品”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949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