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县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安排,本人查摆出了本人在政治坚强和“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如下:
一、“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一是学习风气不正。对政治理论学习不重视,学习文件粗枝大叶,读书看报草草而过,存在敷衍应付、蜻蜓点水的倾向,学风不扎实,对做好本职工作的政策法规和知识技能,领会不深、把握不准。如:对区、州党委和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的政治思想教育,切实做到“两个不准、五个严禁”的政策法规,没有做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具体贯彻执行中,只是开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到学校、社区泛泛地检查了一下工作。这种不注重学用结合的形式主义作风,影响了基层单位在执行中打折扣、搞变通,从而在我县个别宗教活动场所出现了未成年人到清真寺做礼拜的现象。二是作风不扎实。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防范“三非”方面治标的工作多、治本的办法少;在实际工作中基本上是上级安排什么工作,就下达落实相应的任务,而没有切实从吉木萨尔县情实际出发,分析问题,透视本质,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解决影响民族团结深层次问题的能力不强。如:在抓好全县各族信教群众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争做最美北庭人”的系列教育活动方面,穿新鞋、走老路多,换新颜、另辟溪径少,缺乏焦裕禄同志那种“啃别人嚼过的馍馍没味道”的求实创新精神。三是调研流于形式。在对影响少数民族就业、双语教育、医疗卫生和特色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研究治本措施不少。如:在到一些工商联企业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招录员工时或者不录用少数民族群众就业,或者录用了却不开清真灶,造成一些少数民族青年无法就业,反而成为社会闲杂人员影响社会治安和维稳工作,对这些问题发现了,却没有很好地提出治本方案给县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工作抓落实不力。在开展工作中存在以会议落实上级会议精神,以文件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的形式主义倾向。如:在统筹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整体推进上,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活动开展的多,而其它11个月往往泛泛而过,在注重抓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实效上,抓培训、搞慰问等表象多,改机制、促延伸等刨根问效少。有热衷于“树典型”、“造盆景”的思想,工作中存在点上轰轰烈烈,面上冷冷清清的现象,没有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动。
(二)官僚主义方面。一是为民服务意识淡化。主动深入群众中间、工作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到位,落实“五个一线”工作法不到位,没有很好贯彻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截路,最后一家人”的要求。比如:在加强与统战对象的联系沟通方面,与宗教人士走访联系多,与党外人士、科技人才走访联系少,即便走访了,对他们提出的一些困难、问题和工作建议,也没有做认真地对待和采纳。二是官僚思想加剧。在干工作中存在官僚思想,习惯于到基层检查工作打官腔、说官话,习惯于给分管部门和干部下荐子、上螺丝,而在耐心指导基层乡镇和部门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支持他们大胆工作方面关心少,沟通交流少。三是名利观念日盛。在推进一些重点工作开展时,存在急功近利,想多出政绩、想干大事,不能充分听取和尊重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现象,造成制定的方案、措施不切合实际,唱了调子、摆了架子,却走了样子。
(三)享乐主义方面。一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淡化。敢于担当、主动担当,工作自我加压不够,有时存在与其加班加点干、不如按部就班干的懈怠倾向;到基层下乡驻村,多数时间是听汇报、搞座谈、查档案、看亮点,很少沉下身子,蹲在点上,住在村里,认真走访民情,听取群众意见,乡镇领导和驻村干部汇报需要解决的热难点问题多了,嫌啰嗦,不耐心听,有时候应该住到村上,嫌吃不惯、住不好,怕艰苦、怕麻烦,贪图安逸享受的思想滋生。二是生活庸俗化。把应酬看作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参加不必要的饭桌酒局,如:一些朋友、同学到吉木萨尔走亲访友,手头的公事还没有妥善处理好,却碍于情面,陪同学、朋友吃饭,分散了抓工作推进落实的精力和时间。
(四)奢靡之风方面。一是存在超标准接待问题。有时遇外省领导考察和兄弟县市同行观摩交流工作来我县,担心菜点的少了太小气,盘子上的小了没面子,出现公务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检查材料
本文2014-07-26 00:10:31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9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