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领导群众路线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2014年6月)
结合前期学习交流、听取意见,带领班子成员开展了“五听五问”、村、社区、企业等多个座谈会,收集到建议意见xx余条,根据xx督导组、xx市委常委会对照检查材料、xx市委第2督导组反馈意见,分别与班子成员、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等进行了谈心谈话,召开了中层干部、村书记集体谈话会议,谈心谈话人数达xx多人,通过征求多方意见,收集针对个人的意见xx条。现对照检查如下: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贯彻落实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但对照上级要求,还有不少问题。
1.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在贯彻落实上级政策、工作举措方面存在缺乏大局观念、全局意识的问题,如对全市产业布局、企业落户、经贸交流活动,个人指导思想出现偏差,单纯追求本区域利益,在平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缺乏战略眼光、长远考虑。二是在身教重于言教方面存在不过硬的问题,如弘扬责任担当、艰苦奋斗优良作风方面,缺乏主动直面历史遗留问题调研与处置的胆气和魄力。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和从严带队伍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干部交流机制不完善,基层干部年龄老化,近三年来还发生建设、管理领域的腐败案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工委、管委会形象。在工作中对班子成员、部门领导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还不够严,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执行不够完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够辣、不够狠,班子人员之间沟通有待加强。
2.对照八项规定,省委、市委系列规定要求,存在调查研究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的问题,如对调研的临时性、突击性,没有明确的解决问题方案,就草率进行。在文风、会风方面,存在不讲实效的问题,没有真正贯彻好“少开会、开短会、开务实有用的会,少发文、发短文、发务实有用的文”的相关要求。面对群众新期盼和现代化建设新要求,表现在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方面不够完善。
3.本人郑重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
二、“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形式主义方面
1.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实效不明显。听汇报多、看材料多,潜下心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少;走访企业多,到街道、社区和村现场办公、指导工作的次数少;深入研究不够,有时候形成的结论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不大,难免出现“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现象。比如对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系把握不准,在研究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由于缺少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研究,形成了分管社区与分管农村新型社区两套人马,人为地割裂两者之间关系,没有平衡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布局、新城建设与老城改造、城市经营与农村发展等关系。再如,对老小区及危房改造、动迁小区物业管理、保护村庄规划、城乡环境长效治理等难点问题研究不透、办法不多、推进不快。我作为班子“一把手”,在组织领导开发建设过程中有操之过急、太想尽快解决“人等房”问题的做法,道路配套、河道疏浚等工程一哄而上,而老百姓关注的菜场、医院、学校仍然停留在规划图纸上、桌头方案上,在实施之前没有好好地把规划拿出来“晒一晒”,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宣传又不到位,造成民怨。再比如,在解决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窗口单位、基层部门服务水平与群众满意度还有一定距离,一些窗口服务人员管理不够严格,项目审批、便民服务的资源相对分散,服务效率还不够高。
2.工作作风不踏实,存在“打折扣”现象。工作中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狠抓执行力不到位,比如,已经建立的干部考核激励、部门协调、督查督办、内部审计、人才挂钩联系等管理运行机制,执行起来缺乏强有力的推进和落实保障举措,所取得成效与原定政策目标还存在偏差。又如,实行“区镇合一、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后,部分干部惯性意识很强烈,还是停留在原来镇领导工作方式方法上,这就充分说明在思考研究此项改革工作中,制度设计还不到位,三定方案研究得不深不透,存在脱离实际的现象,部分职能存在重叠或盲区。再如,在下达任务时,追求引进人才数量,忽视了实际效果,过分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作用,忽略了面广量大、支撑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引进工作,导致产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技术人才缺口制约。
3.政绩观和发展观存在偏差。对照当前改革创新、转型发展要求,存在粗放型思维,对“二次创业”、“三大转变”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到位,没有真正落实“量入为出、注重效益”原则,没有真正落实“四效”考核评价体系,没有真正落实新型工业化衡量标准,存在片面追求速度、指标、规模现象,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生态文明、文化建设等工作不和谐。比如在衡量工业项目引进过程中,存在追求到账外资、注册外资或注册民资的现象,对产出效益研究不透,对供地后是否及时开工建设、对建设后是否根据承诺达产没有出台很好的制约机制。再如,对待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缺少有效办法,占绿补绿理念不强,根除黑臭河道力度不大。
(二)官僚主义方面
1.存在简单和粗糙的现象。工作指导方法简单、沟通不够,没有很好地做到不仅要交任务,更要教方式方法,有些工作下达了却没有跟进,现场指导、督促检查不到位,导致进展缓慢、效率不高。比如,对区班子成员间平时沟通交流、协调合作不够注重,总认为班子成员忙好各自分管业务,发挥好所长、落实好分工,各项工作成效自然而然地提升上去,还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全区工作“一盘棋”意识,主动靠前、拾遗补缺、相互配合,就扎口工作协调解决问题。又如,在动迁小区管理过程中,存在建设与管理脱节现象,造成“属地村难管、建设部门难交、社会事业部门难接”问题,人为导致推诿扯皮现象。再如,有时凭主观意识判断,以为经济发展了、百姓收入上升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其实老百姓对于生态环境、文化娱乐、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没有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思考和解决问题,存在“关门”定决策、作规划、搞布局的现象,还没有转变“大包大揽”的旧思维模式,导致教育、医疗、养老、商贸服务业等民生配套设施跟不上城镇化步伐,满足不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反映了谋划工作存在主观片面、不够细致等问题。
2.有畏难逃避情绪。面对基层的高压力和高强度工作,时而感到力不能及,存在避重就轻、回避矛盾的想法,还是有把历史“老大难”问题留给下一任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的念头,特别是在如何保持产业与生态相协调、平衡动迁安置资金与民生宜居保障、协调教育资源“有”与“优”等问题上,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做到与上级要求一致,针对部分久拖未决的复杂社会问题、历史遗留问题,有时还有“求稳怕麻烦”、“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想法,雷厉风行的作风还不够硬,一抓到底的力度还不够大,中层、基层干部在反映久拖未决问题的时候
区领导群众路线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本文2014-07-23 10:40:11发表“自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9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