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课材料
前几期,局里相关领导已经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勇于开展批评”、“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强化责任意识,服务**发展”等5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内涵。可以说,前面领导们的辅导,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思想境界,拔高了我们的理论认知水平,为全局进一步践行群众路线指明了方向。听了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感触很多。按照局里的安排,下面,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视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讲话精神。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到兰考视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讲话精神,网上内容很多,局里在例会的时候,也组织学习了相关材料。在这里,我主要想谈一下个人对习总书记兰考之行的理解。当然,由于个人水平的局限,认识难免出现偏差,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交流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习近平总书记为什么今年“紧盯”河南兰考不放?
今年3月中旬,习总书记到河南兰考县参观访问, 5月9日 ,习近平又前往兰考县。时隔不到2个月,习总书记两次来兰考。作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在短时间内两次亲临一个县,实属罕见……那么,习总书记为什么“紧盯”兰考不放呢?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我国共有1700多个市县,河南兰考县作为其中之一,如果没有出现焦裕禄,兰考县很可能和我们**县一样默默无闻、不为人知;如果当年焦裕禄不到兰考任县委书记,焦裕禄也很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家喻户晓。可以说,兰考因焦裕禄成了全国“名县”,而焦裕禄又因在兰考成为了全国最有名的县委书记。
首先,我们一起重温一下焦裕禄同志的人生历程。
焦裕禄,1922出生于山东省博山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少年时代被抓过壮丁,给煤矿当过苦工,给地主当过长工。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县委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1962年,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焦裕禄升任尉氏县委副书记,年底,又升任兰考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猖獗,粮食产量全省倒数第一,大量人民靠乞讨生存。他从第二天起,就拖着慢性肝病的身体,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焦裕禄同志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在齐腰深的洪水里察看汛情;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骑不了车,即使这样,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顶住肝部,坚持工作、下乡,直至被县委强行送进医院。 1964年5月14日 ,焦裕禄因肝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第二,习总书记的焦裕禄情结
回顾习总书记的焦裕禄情结,可以说是由来已久。1990年7月,当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焦裕禄纪念日前夕感慨万千,作词一首——《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发表在 1990年7月16日 的《福州晚报》上,这首词上阕“追思”,歌颂了焦裕禄的生平功绩,百姓对他的爱戴、缅怀;下阕明志,抒发了焦裕禄精神对自己思想价值人生观的影响,全词深深表达了习近平对焦裕禄的崇敬之情。词中写到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从词中,我们能够充分感受到习近平同志执政为民、造福百姓、恩泽万众的政治抱负和执政理念。
2009年4月1日 ,身为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专程赴兰考缅怀焦裕禄同志,用20个字高度概括了焦裕禄精神。这20个字是: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把河南兰考县确定为自己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之一。 3月17日 ,习近平实地指导河南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专门听取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 5月9日 ,习近平又专程到兰考县,参加并指导了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第三、弘扬焦裕禄精神的时代背景
习总书记之所以今年两度视察兰考,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当前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势下重温焦裕禄精神,我们不难看出习总书记的良苦用心,更从中看到了习总书记的执政理念,那就是“思想建设不动摇,民心政治要抓好,才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在前几次各位领导讲党课过程中,都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形势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读。都提到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当前社会各种社会矛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集中尖锐”。的确,从我工作 20多年的经历来看,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非常危险的时期, “仇官、仇富、仇权”这种扭曲心理已经成为社会上比较普遍的现象,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人们找不到目标和方向。特别是今年,昆明、新疆等地不断发生恐怖暴力事件,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片恐慌之中。可以说,我们的现在的社会是:维稳代价越来越高,而不稳定因素却越来越多;民生改善的力度越来越大,而人们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却越降越低;反腐倡廉搞了一年又一年,但贪腐的人民币却越来越高。
正是因为个别党政领导的丑恶行径,使广大群众的怨气无处发泄,这就导致了群众经常用非常苛刻的标准和要求来审视我们的工作。特别是现在群众路线的大环境下,我们一旦有小的偏差或失误,就可能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前几天,网上曝光了湖南省一个副市长用公车接送小孩上学,司机抽“和天下”烟的事情。像这种事情,放在以往可以说是稀疏平常,纯属鸡毛蒜皮。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一经曝光就成为热点新闻,估计这个副市长最近正在想方设法得保住头上的乌纱帽。而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政府为这样的违纪行为充当遮羞布,狡辩说这些现象都是“偶尔为之”。这样的答复可以说是把广大群众当弱智对待,一时遭到网上骂声一片和群起而攻之。这样的行为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言而喻,那就是老百姓对政府的公信力再度下降,政府今后再说啥,老百姓都不相信了。
例如,现在各类小报记者在我们上班期间搞暗访,搞偷拍,弄得大家上班提心吊胆、草木皆兵。前两周,听说有个自称是**记者流窜到政府大院,对某个领导迟到和办公用房超标等问题揪住不放,缠了一天,结果最终目的却是想让这个单位订阅他们的报纸。为什么记者敢这么明目张胆的“威胁”我们的官员呢?正是因为他们瞅准了我们的穴位,抓住了我们的软肋。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身各方面不存在问题,这些记者还敢这么搞吗?
平常,我们也从各种媒体和现实生活中看到,部分领导一旦掌握一定权力后,滥用职权、假公济私,违背为官的道德和原则,对民众的想法敷衍应付,对民众疾苦漠不关心,对民众呼声置若罔闻。前几天,我听说一名国税局退休老领导下午带上孙子逛街,走到政府门口,孙子要进来看院内的雕塑,门口的保安拦住不让进,保安对这个老干部说:“你一看就是刁民,不准进!”最后双方争执不下,一直到110出动调解才息事宁人。听了这件事,我就在想,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门卫就敢这么势利眼?我又想到,等我老了到政府来办个事,领个工资什么的,是不是连个门都不得进呀?是不是我也就成了刁民了?
再举个例子,最近网上关于演员文章姚笛偷情,黄海波嫖妓的报道铺天盖地。让人奇怪的是,居然有相当一些人,甚至是知名人士对这些道德败坏现象持支持和赞扬态度,说什么文章搞婚外情是适度放松,说黄海波嫖的是鸡,又没睡年轻女演员,没搞潜规则,应该是演艺界的楷模……这些报道和观点令人惊愕,对这样黑白颠覆、打破常规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我不禁叹息,是我们老了,还是社会疯了?
现在有个普遍现象,不管办啥事情都要找熟人,不找肯定不好办。为什么现在社会上会出现这么多怪异的现象,可以说现在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各种丑恶现象,比清朝末年《官场现形记》上面描写的还要黑上十倍。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摆在大家前
发改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党课材料
本文2014-07-11 09:22:50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859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