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新农村“三项工程”
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们对全市新农村“富民强村固基”工程建设(简称新农村“三项工程”)开展了调研,自2012年9月启动以来,确立了26个示范村,并以富民为核心,强村为重点,固基为保障,整合力量、聚合能量,迅速掀起我市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热潮,加快推动农村经济长足发展,使农村面貌明显改善 ,农村基层组织更加稳固。
一、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落实“富民”工程,抓好农民增收
一是抓好产业增收。坚持从生产发展破题,算好农民增收账,力求形成适合本村实际的种植、养殖产业发展模式,涌现了花生、水稻、西甜瓜、养猪、养羊等专业村屯。各示范村加快了各种园区建设,投资1141万元,建设种植园区9个910公顷;投资995万元,建设养殖园区7个10公顷;投资801万元,建设棚膜蔬菜园区6个52公顷,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太山镇巨宝村建设了“黄菇娘”大棚园区,大棚数量达到213栋,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大地覆膜种植面积79公顷,“黄菇娘”种植面积达到100公顷,可实现产值766万元,每栋大棚纯收入超万元。
二是抓好科技增收。在示范村实施高光效休耕轮作栽培500公顷,推广玉米膜下滴灌2500公顷,发展大棚866栋50公顷。为确保新技术获得最大效益,完成技术培训2200人次,每个项目中的每一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安广镇永富村民意专业合作社组织动员有意愿的群众拿出土地入股或进行土地流转,发展高光效种植,交由合作社统一经营,高光效技术推广面积150公顷,做到了“五统一”,即“统一耕种,统一农资,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为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
三是抓好政策增收。落实好上级各项惠农强农和专项扶持政策,发放补助资金2481万元,积极发挥主力作用,同时,出台“四权抵押”贷款政策,农民贷款4628.7万元,发挥助力作用,确保了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需求。
四是抓好带动增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发展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3个,发展农村经纪人596人,带动农户2925户,签订订单963公顷,开展农业保险7853公顷,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和庭院经济,劳务输出3000人(次)。安广镇先达食品有限公司是省级龙头企业,与红岗子乡万发村签订了粘玉米种植合同140公顷,生产所需要的种子、肥料、农药等一系列的生产资料,都由公司以订金的形式先行垫付,且所有生产资料均以成本价统一提供,并且实行保底价收购。
(二)围绕“强村”工程,抓好实力提升
一是立足民生,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重点项目向示范村集中、财政扶持向示范村倾斜、金融贷款向示范村集结。各示范村已投资1877.9万元,改造危房1809户,住房砖瓦化率达90%;投资2656.9万元,修村屯公路73.4公里,硬化率达90%;投资995万元,砌围墙20070延长米、修排水沟23137延长米;投资315万元,新打抗旱井97眼,大大提高了有效灌溉面积;投资420万元,建设健身广场10个41000平方米,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
二是改善人居环境,加强村容村貌建设。突出抓好“三化”、“三改”工作,切实解决“五乱”问题,加快村屯环境整治进度。投资1245.4万元,购置各类垃圾车124辆、垃圾箱1911个;建设堆肥场6个6100平方米、人工湿地3个15000平方米、水源地保护房4座120平方米、垃圾分类站6个300平方米,配备“4050”保洁员26名。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村屯环境整治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村屯环境卫生整治,新建垃圾处理场5处,清运垃圾、柴草24.4万立方米。26个示范村均实现了畜禽圈养,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下发了《新农村“三项工程”示范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垃圾车管理办法》。投资303万元,新建玻璃钢沼气池790个、太阳能路灯50盏。联合乡联合村建设大型沼气工程主体已建完,铺设入户管线10公里。投资410万元,在道路两旁、房前屋后植树43.9万株,建成了环村、环路绿化带,美化了居住环境,新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安广镇永庆村投入150万元,绿化植树6万株;乐胜乡永胜村巷路两侧绿化达到100%。
三是立足实际,增加村集体收入途径。采取集资入股、土地入股、资源入股、招商引资等形式规划建设了22个集体增收项目,推进了资源利用和资本经营管理。四棵树乡建设村与华清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合作,采用先进的燃煤烟气脱硫废弃物利用技术对1500公顷重盐碱地进行治理,项目已获成功,集体增收266万元。
(三)围绕“固基”工程,抓好基层基础
按照“三个增强”的要求,着眼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切实解决村级组织作用发挥不好、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着力构建“四个体系”,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是组织保障体系。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将8个示范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建立“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11个。26个示范村10人以上“两新”组织,户户有党员,全部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应建尽建,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是人才保障体系。选派52名党员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到示范村任第一书记和副书记。选派26名“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毕业学员到示范村挂职。对26个示范村书记实行组织部直接管理。编制《大学生村官工作手册》,强化跟踪管理。开展学历教育,有50名村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学历。组织726人次参加各类培训班22期。按照现职1:2比例储备了村级后备干部271名。保证26个示范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35岁以下、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党员,有10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和文化结构。
三是投入保障体系。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全面推行“基本报酬+奖励报酬”的村干部薪酬制度,实行村集体经济创收奖励制度,村集体收益20万元以上,按5%提取;收益每提高20万元,比例标准提高2%。村书记报酬最高达到1.05万元,现任村“三委”负责人全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对正常离任村书记实行补助。设立党员创业扶持资金200万元,滚动式扶持100名党员创业致富。加大党内帮扶力度,设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100万元。
四是制度保障体系。制定了党建工作三年发展规划;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实行村干部“一定三诺两评一考”和党建工作制度;推行“勤廉双述”民主评议制度,每年至少组织1次民主评议活动;推行服务代理制,选聘为民服务代办员,健全服务网络,全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力争村力所及的“三农”事务办理不出村。
二、经验做法
1、抓好规划落实,保证了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科学性和实用性。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坚
全市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本文2014-06-20 13:50:44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736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