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栏目:理论文章发布:2014-06-07浏览:2777下载136次收藏

关于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公司  

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内容提要: 2008年对中国来说充满着挑战和机遇,中国人需要奋发图强,中国企业更需要快速稳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和体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否适应企业现状和社会环境;能否有力的推动企业战略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使公司的发展长足而稳步。  

关键词: 法人产权制度; 法人治理结构;激励;制约;制衡  

   

   

公司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现代企业中重要、典型的组织形式。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其核心制度就是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必须处理好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激励与制约的作用,从而达到一种制衡。而传统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认为只有股东才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体,被现代公司理论称之为“股东的厉害关系人”则被排除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之外。本文针对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激励与制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以建立有效的治理结构。  

一、   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词起源于西方经济学,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在现代公司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执行机构四部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制衡,共同组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理论界存在分歧,各国比较有影响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制度安排说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柯林·梅耶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定义为:“公司赖以代表和服务于它的投资者利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根据该理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包括:如何配置和行使控制权;如何监督和评价董事会、经理人和职工;如何设计和实施激励机制。一般而言,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利用这些制度安排的互补性质,并选择一种结构来减低代理人成本。  

2、相互作用说  

库克伦和华廷科指出:“公司治理包括在高级管理阶层、股东、董事会和公司其他的有关利益人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具体问题。构成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是:谁从公司决策或者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谁应该从公司决策或者高级管理阶层的行动中受益;当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不一致时,一个公司治理问题就会出现。”  

3、组织结构说  

我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高级执行人员及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以及解雇权;高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4、决策机制说  

奥利费·哈特提出,只要以下两个条件存在,公司治理问题就必然会在一个组织中产生。第一个条件是代理问题,确切的说是组织成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第二个条件是交易费用问题不可能通过合约解决。“治理结构被看作一个决策机制,更准确的说,治理结构分配公司非人力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即资产使用权。如果在合约中没有详细假定的话,治理结构将决定其如何使用。”  

参照中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指的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不同组织形式的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班子、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力的公司组织制度与运行机制[1]。  

(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组成  

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由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四部分组成。其中股东大会选举董事组成董事会,并将自己的资产交给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结构,拥有对高层经理人员的聘用、奖惩及解雇权;股东大会同时选举监事组成监事会,负责监督检查股市的财务状况和业务执行状况;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1、股东和股东大会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公司股份(表现为股权)的持有者。股东有在册和不在册之分。在册股东是指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其姓名、住址和简况的股东。非在册股东是指没有在公司股东名册上进行相应登记的股东。享有平时获得股息的优先权和清盘时优先获得补偿的优先股持有者,通常不算在册股东;普通股持有者依法过户后就成为在册股东。公司股东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依法对公司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股东的义务仅限于就其所认购股份额(即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股东的权利分为以自己的利益为目的而行使的自益权和以自己利益及公司利益而行使的公益权。自益权包括:股息红利分配权、剩余财产分配权、新股认购权、股份转让权等。公益权包括:出席股东大会权、表决权、请求召集临时股东大会权等。
    股东权利的行使,在公司内部,一般是通过股东大会进行的。股东大会是指定期或临时举行的,由全体股东组成的组织,是股份有限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2]。股东大会的权利各国法律一般都有明确规定,一般包括:听取股东大会召集人(一般为公司董事、监事)报告的权利,查核公司各种报告、表册的权利,就公司事务特别是重大事务如任免董事、修改公司章程作出决议的权利等。股东大会一般分为普通年会和股东特别会议两种。股东普通年会是指一年一次必须召开的股东大会。股东普通年会一般是董事会组织召开。股东特别会议是指两次股东普通年会之间不定期召开的股东大会。股东特别会议可以由董事会召开,也可以由法定的持有一定数量股权的股东召开,还可以有由法院根据自己的动议或任何一个董事或一个有表决权的股东的动议,发布命令召开。召开股东会的通知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并在开会前送到每个有表决权的股东手里,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必须达到法定人数,才能视为合法,通过的决议才能有效。
    2、董事和董事会  

对于拥有众多股东的公司来说,不可能通过所有股东的定期集会来经营。因而,股东大会只能议事而不能具体管理公司的事务,这就需要股东通过股东大会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有能力的少数代表来具体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这些由股东大会选出的代表股东来管理公司的少数人就是公司的董事,他们组成的机构即为董事会。有些国家的公司规定,法人也可以兼任公司的董事,但必须指定一名有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作为代表执行董事的职能。各国法律一般规定,董事的人数应在三人以上。
    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司法,董事会是公司最高决策结构,是公司的法定代表,代表股东对公司实施管理,因而拥有广泛的权利。主要包括:根据公司章程和内部细则制订公司的经营目标、战略对策和管理原则;任免公司高层经理人员并决定他们的报酬和奖惩;协调公司、管理部门和股东之间的关系。董事会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不得从事公司业务活动范围以外的事;不得超越股东大会的授权;董事会决议与股东大会决议发生冲突时,一般以后者为主。
    3、执行机构  

公司执行机构由高层执行官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常务董事等),即高层经理人员组成。他们是公司的雇员,受聘于董事会,在其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高层经理人员,特别是总经理的职责是;执行董事会的决议;主持公司日常的业务活动;经董事会授权对外签定合同或处理业务;任免职员并报董事会批准;定期向董事会报告公司业务情况;提出公司年度报告等。
    4、监事和监事会  

股份有限公司的监事会是检查公司的财产状况和公司业务执行情况的公司常设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监事的选择和资格限制与董事基本相同,但一般人数较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的权利包括:业务检查监督权;召开股东大会权;公司代表权等。  

(三)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  

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保证投资者的投资回报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2、协调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3]。  

(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的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1、法定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系到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监督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凡是法律有规定的,应当遵守法律规定。  

2、职责明确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应当有明确的分工,在这个基础上各行其职,各负其责,避免职责不清、分工不明而导致的混乱,影响各部分正常职责的行使,以致整个功能的发挥。  

3、协调运转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运行的,只有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率地运转,有成效地治理公司。  

4、有效制衡原则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各部分之间不仅要协调配合,而且还要有效地实现制衡,包括不同层级机构之间的制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  

二、   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  

(一)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类型  

公司治理结构按照投资者行使权力的情况,可以分为外部人模式和内部人模式:
    1、外部人模式  

英、美等国家采此种模式。此种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1)投资者主要以个人和机构投资者为主,股权分散。在这些国家里,个人持股成为时尚,同时出现了投资者朝着机构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股权广泛分布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手中。目前,机构投资者已成为美国最大的股权所有者,在英国工业部门中也是如此。机构投资者不仅持股比例上升,而且积极参与公司管理,一改过去只关心短期投资回报的“消极投资者”的形象,开始致力于公司的治理。(2)以市场约束管理。在这些国家里,由于资本市场比较发达,流动性高,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来自资本市场的强大压力,构成对公司管理层强有力的约束,特别是通过资本市场对管理层进行监督,成为股东约束管理层的重要途径。如果公司管理不善,股东就会选择“用脚投票”,公司就将难以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甚至会面临被收购的危险。(3)以完善的立法保护股东利益和保障信息披露,规范资本市场和公司运营。美国和英国都较早地通过立法,来保护股东利益和保障信息披露。例如美国和英国分别制定了《示范公司法》和《示范公司章程》,通过规定董事会和董事的权利和义务,保护股东的利益。美国《1933年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保障股东能够知道与上市证券有关的财务和其他重要信息,禁止证券交易中的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
    2、内部人模式  

经合组织国家(oecd)和发展中国家大多采取此种模式。此种模式的特征主要包括:(1)投资者主要以内部人集团为主,股权高度集中。在这些国家中,像美国、英国作为较大、较为活跃的股东阶层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以及保险公司等往往因受到法律的限制,难以成为主流投资者,投资机构化程度比较低。投资者主要集中在家族、工业企业联盟、银行和控股公司等。由于内部人集团规模小,成员间彼此熟识,常常导致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公司之间关系错综复杂。除投资关系外,还掺杂着其它的关系。(2)主要通过公司内部严密的组织结构来制约公司的经营者,由公司内部的控制机制对管理层进行直接监控。在这些国家里,由于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通过银行间接融资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使公司管理层摆脱了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压力,不受小投资者的约束;另一方面使公司与银行保持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内部人可以凭借持股多数或其他安排来控制公司,对公司管理层进行监督[4]。
    (二)评价
    以美、德、日等国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例。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属于外部人模式,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其采取的是业务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合二为一的“单一委员会制”即“一会制”。董事会身肩二职,既履行业务执行职能,又履行监督职能。在这种模式下,以广泛而分散的个人财产关系为基础的股权结构,使美国的现代公司经营者控制的特征十分典型。因此,在美国,公司管治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凭借证券市场对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监督。这在我国,股权高度集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激励机制缺乏,市场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当下,值得吸收和借鉴。德国公司治理结构属于内部人模式,是一种以组织为导向的公司治理结构。其采取的是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分别履行不同职能的“双层委员会制”即“两会制”,强调股东会、管理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制衡机制,强化股东对管理者的控制权。股东一方面可以通过股东会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监事会履行监督和控制职能。董事会对监事会负责,监事会有权聘用和罢免董事会成员,这使得董事会成员处在监事会强有力的制约下,增强了监事会的监督力度,这对改善我国监事会先天不足,形同虚设,监督乏力的状况同样值得借鉴。日本公司治理结构尽管采取的也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者阶层三位一体的纵向治理模式。但由于其董事会成员主要来自高层经营者,所以日本基本上也属于德国的“两会制”。日本的股东大会类似于德国的监事会,而董事会则类似于德国的管理董事会。  

从组织结构上看,美国实行的是“一会制”大框架内的多委员会分工负责制,而德日基本上实行的是“两会制”。从董事会成员结构上看,美国的董事会成员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是股东推举的参与公司治理的代表,董事会成员中基本没有劳工代表;而德日坚持投资者、企业职工及工会组织的平等参与即联合决策制。公司治理结构上的差异,使美国和日本的股份公司在其企业行为和内部各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上相去甚远。首先,从企业行为目标来看,美国股份公司中经营者的行为目标优先偏向总资本收益率和股票价格的上升,而日本公司大股东即法人持股者的稳定性以及经营者集团的稳定性,使他们不必跟着股权变动进行短期决策,而是更加追求企业的扩张,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长远发展。其次,从公司的内部关系来看,由于美国公司与日本公司内部约束机制不同。因此,在美国公司中,完全是报酬制度所引导出的激励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建立激励与制约相结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