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市南水北调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解说词

栏目:模板范例发布:2014-06-05浏览:2900下载231次收藏

全市南水北调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  

现场会解说词  

   

(线段:莱邦假日酒店——南滨河路)  

(播放:社旗人民广播电台台标)  

尊敬的刘树华副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在我市扎实推进“一改双优”活动,和全市动手,全民动员,轰轰烈烈地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全面推进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市建设,打造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的攻坚时节,我们迎来了全市南水北调、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好雨知时节,金秋乃发生。各位领导百忙当中,深入社旗观摩指导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您们辛苦了!  

今天的观摩指导由社旗人民广播电台的华宇、小金为您全程讲解,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能让您更全面地了解社旗,认识社旗,感受社旗,并衷心希望您对社旗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社旗县总人口73万人,总面积12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万亩,辖15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革命老区县,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以“一改双优”活动为契机,以“争先晋位、跨越发展”为基调,以打造“产业社旗、都市社旗、文化社旗、生态社旗”为战略,以产业集聚区、县城新区、赊店商埠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先导区“四区”建设为载体,深入实施“四个带动”,突出扩大开放、产业集聚区、新型城镇化和环境建设四项重点,狠抓班子、作风、环境三个关键,全县上下不比基础比精神,不比条件比干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集聚区呈现出由散到聚、由小到大、由“建园”到“建城”的发展态势。县域经济呈现出亮点增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线段:西一环路)  

   

这是一方美丽的沃土,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博大深厚的人文底蕴构成了她独具特色的风情和魅力;  

这是一方发展的热土,这里春潮涌动,千帆竞发,奏响着科学发展,跨越崛起的恢弘壮歌。  

悠悠潘、赵河水,哺育了勤劳朴实的社旗人民;巍巍山陕会馆,见证了诚信开放的商业文明。   

今天,凭着求实、诚实的精神,社旗人脚踏实地,应势而动,务实进取,历经沧桑的千年古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10月22日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庚茂莅临我县对文化产业、移民迁安和产业集聚区建设调研指导工作。郭书记进企业、入园区、进车间、看项目、问进展,热情鼓励,殷殷叮嘱,与企业负责人和当地负责人共同探讨发展之策。所到之处,看到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产业集聚效果日渐凸显,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郭庚茂寄予厚望。他强调,既要筑巢,更要引凤,突出抓好产业培育和发展,注重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的优势,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竞争力。  

 7月11日 ,市委书记穆为民、市长程志明带领全市产业集聚区观摩团,对社旗县产业集聚区进行观摩。观摩团一行先后到赊店老酒生态产业园、城市广场、赵河公园、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贯龙机械、宛东药业、顺天生物科技等地进行实地观摩。对我县注重产业培育,实现集群发展;注重产城互动,实现融合发展;注重创优环境,实现跨越发展的作法深表赞同。     

对社旗县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紧紧围绕“三个注重”的工作思路,速度、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带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呈现出四个变化:经济在“变”、主导产业在“变”、城市面貌在“变”、干群状态在“变”给予充分肯定。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正行进在西一环路上。现在,您从右前方看到的是产业集聚区配套建设的县人民医院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135亩,设有病房大楼、医技大楼、门诊大楼、综合办公大楼等。  

新的医院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预防、康复、保健、教学、临床等科室齐全、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医院。  

各位领导,近年来,在省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社旗县持续好的思路,持续好的作风,持续好的状态,不懈怠、不动摇、不折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实现了社旗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线段:西一环---工业大道)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们正行驶在产业集聚区的主干道、西一环路上。社旗县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7.5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11平方公里,形成了以赊店老酒、雨润产业园等38家企业为主体的食品加工产业,以华纬弹簧、贯龙机械等12家企业为主体的新兴配套产业,以森霸光电、英宝电子等15家企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三大产业集群。2009年以来,产业集聚区共入驻项目115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先后被命名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全省最具产业竞争力集聚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社旗县被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  

近年来,社旗县委,政府突出产城互动,加大硬件投入力度,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逐步完备,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促进了产业集聚区驶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园中,还分别聚集有南阳中道生态营养食品生产项目、南阳奶之源奶业制品项目、康全牧业项目、西安八方食品加工项目、南阳鸿四方食品加工项目等18家食品产业项目。  

这些已建成投产项目将以南京雨润(社旗)产业园和赊店老酒产业园为龙头,充分利用县域农畜资源优势,形成集养殖、种植、屠宰、熟食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饲料加工、种植养殖、彩印包装、物流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带动数千个规模种植、养殖户生产,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计划到2015年食品工业营业收入将突破100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现在行驶在社旗县产业集聚区机械制造工业园,这个工业园主要由10个机械制造企业(项目)组成,总投资28.4亿元,主要生产:汽车零部件,包括减振器弹簧、汽车冲压件、曲柄、凸缘、连杆、半轴;电机及配件,包括各类电机高速滑动轴承、冷却器、风机扇叶、同步机磁极圈等产品;各类数控车床;气体化工装备等产品,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产业链。  

机械制造工业园主要有总投资5亿元的河南华纬弹簧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的南阳红阳(社旗)工业园、总投资5亿元的南阳贯龙机械有限公司、总投资7000万元的南阳中捷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总投资4.2亿元南阳汽车冲压件项目、总投资2.2亿元的苏州杜尔气体化工装备项目等10个项目。其中部分项目已建成投产,部分项目正在建设中。  

机械制造工业园建设标准化厂房40栋共计28万平方米,科研楼、办公楼、宿舍楼、餐厅等25栋15万平方米,厂区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8万平方米。建设汽车零部件、电机配件、工程机械零部件、数控机床等现代化生产线50多条,全部建成后年产各类产品2000万件(台套)。  

   

(线段:鼎威服饰----晋朱战备路口)  

   

尊敬的各位领导,社旗县规划安置移民11992人,全部来自淅川县马蹬镇,实际安置13236人,分为试点、一批和二批3个批次进行搬迁安置,涉及9个乡镇17个安置点,为全省第三外迁安置大县。移民搬迁结束后,我县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后续稳定和生产发展工作上来,并以清洁家园活动为载体,以移民文明村创建及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为平台,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和谐稳定”的美丽乡村为目标,强化领导,深入宣传,全面动员,加大投入,扎实开展移民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李店镇寇楼村被省文明办授予“全省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先进村”、 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为“文明新村”,被南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市级卫生先进村”;晋庄镇曹湾村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新村”, 城郊乡高庄村被南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为“文明新村”和“南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已按标准评出180多家文明户。通过文明移民新村创建工作的开展,全县移民新村的生产发展日益提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活环境日益提升,乡风民俗日益文明,管理水平日益规范。  

我县的主要做法是:强化领导,夯实组织基础。一是在整体工作部署上,我们把移民文明村、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作为移民工作的总抓手,列入全县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其他重点工作一并推进,一并考核。  

二是在领导机制上,我们成立了高规格的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移民文明村创建领导工作。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四大家相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一把手和各移民乡镇党委书记任成员,实施县委常委分包责任制,有力地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推进。  

三是县委、县政府专门制定下发了《社旗县移民文明村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活动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并召开动员大会对移民文明村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有力地保证了创建活动的扎实推进。  

加大投入,夯实物质基础。一是本着因地制宜、一村一品的原则,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充分利用移民后期项目扶持资金、生产发展奖补资金,整合各种支农惠农资金,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大批种植、养殖项目,通过多种渠道增加移民收入。同湖北客商合作,分别在晋庄镇曹湾村、城郊乡高庄村合资建成了投资500万元年产50万羽的大型现代化肉鸡养殖场各一个,同马蹬村合资3000万元兴建占地200亩的肉鸡养殖基地,同苗店镇合资4000万元兴建蛋鸡养殖场,与益力康实业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000万元的大型现代化养兔基地正在建设中。目前,晋庄镇养鸡场、养牛场成效显著,年集体收入可达30万元,已连续两年为群众发放福利人均300元;马蹬村肉鸡养殖基地将于11月上旬投产;李店镇寇楼村大棚蔬菜基地规划大棚100座,已建成40座,年集体效益10万元,今年已为群众解决了人均60元的参合资金。  

二是整合扶贫开发、以工代赈、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水电等项目资金,对移民村进行重点扶持。加大移民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先后整理土地10491亩,打井210眼,实施沟、路、渠综合治理,保证了移民生产用地旱能浇,涝能排,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新建环村道路和区间道路49.6千米、进村桥涵9座,整修沟渠2300米,新建垃圾处理设施28座、污水处理设施17座、文化活动室17个、村级卫生室13个、村内游园17个,绿化面积达52579平方米,实现了移民村道路、供排水体系、垃圾处理、网络通信、供电等设施到位,公厕建设到位,绿化美化亮化到位的目标。  

创新机制,夯实管理基础。一是创新村务民主管理机制。借助村级换届选举,按照“两推一选”原则,配齐配强了村两委班子。全面推行村两委领导下的“民主议事会+民主监事会+民事调解委员会”的移民村民主管理模式。全县13个移民村全部选举产生了“三会两组”,拓宽了民主参与渠道,健全了权力监督机制。  

“三会”成立后,各村涉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经济管理、财务支出等重大事项均由“三会”成员商议解决,从而增加了村务、政务公开的透明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移民村“三会”组织共参加研讨村务活动180多场(次),化解移民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事件70多起,不少移民在民事调解委员会的帮助下,由过去的难缠户、上访户变成了一心搞生产谋发展的致富能手。  

二是创新经济组织管理机制。引导移民村因地制宜成立小杂粮种植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协会等经济管理组织30多个,实行市场化运作,依法开展经营服务活动,积极为移民提供各种服务。促进移民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晋庄镇曹湾村在移民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80多万元,购置大型农业机械8台(套),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种植合作社,对村民流转的土地进行规模经营,实行“统一机耕、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收获、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六统一的办法,方便广大移民,在耕种和收获时只收取每亩20元的成本费,种子化肥按进货价供应,这样一来,移民群众每亩土地可减少投资100元以上,移民群众不仅切实得到了实惠,同时也消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全县移民村小辣椒、烟叶、蔬菜种植面积已达6000多亩;以养鸡为主的大型现代化养殖场已发展到7个,以地毯编织为主的加工业已达1400多家,就业人数达2000人左右,户均年收入1.5万元以上;移民个人兴办的小型加工厂发展到50多个;从事其他服务业的农户达300余家。  

三是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机制。为促进移民村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和管理,创建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组织各移民村成立了物业管理机构,组建了物业管理服务队,在环境卫生、花草管护、设施维修、治安巡逻各个方面进行系列化管理,既改善了村容村貌,也使广大村民受到感化教育,有力保证了移民村管理规范高效有序,各移民村村内环境优美,群众安居乐业,广大移民已经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深入宣传,夯实精神基础。首先是在宣传形式上,改变过去喇叭喊、会议讲的传统模式,制作图文并茂的版面进行宣传,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同时,县电视台、社旗网等主要新闻媒体均开设了创建专栏,及时宣传报导有关创建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其次是在宣传的内容上,大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学习教育,切实增强移民群众的政策观念。  

积极组织开展以“知荣、知耻、知法、知德、知足、知恩”为主要内容的“六知”教育活动,引导移民讲文明、树新风。积极开展生产技术知识培训和安全文明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全市南水北调移民文明村创建工作现场会解说词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