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党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始终关心“三农”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每年的一号文件精神,都是“三农”的发展问题和优惠政策。党和国家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普照着广阔的农村天地,给农业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增添了的生机, 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面貌。然而,尽管我们党和政府出台了许许多多的惠农政策,为扶持农业和改善农村条件投入了大量财力,实实在在的推动农民向小康迈进,但在农村仍有不平衡的发展,在一些落后的农村“老牛拉车”式的发展速度,实在令人担忧他们步入小康的前景。我所工作的干旱山区七山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七山乡是西部省份干旱山区的典型,这里的农民在农业生产上世世代代地“靠天吃饭”。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说明一个问题,人的生存要有一个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但在西部干旱山区,山是既干又旱,人们无利可图,没有发展的希望,干旱山区的水也是又干又旱,人们视水如油。这样贫瘠的自然环境,人们只能求助于天,“靠天吃饭”。遇上干旱的年份,颗粒无收;遇上雨水充足的年份,也只能维持温饱,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生活面貌。“十年九旱,广种薄收”是对干旱山区农业收入的真实写照。
干旱山区七山乡全乡人口8000多人,拥有耕地67244亩,人均耕地4.9亩,与邻近的川区乡镇相比,人均占有耕地是川区乡镇的5—10倍,但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条件却不及川区乡镇的三分之一。同居一个县,同样的生产能力,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呢?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反思,我认为干旱山区的迟缓发展有几个因素在制约着发展的步伐。
一是“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干旱山区的发展速度
毛泽东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要丰收,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富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水的问题,水是农业的根本,农民的生命。农业要有收益,农民要提高收入,水就是增加效益和收入的动脉。农业的动脉和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干旱山区的严重缺水,造成人畜饮水严重困难。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人们仅仅靠土水窖,夏天积雨,冬天扫雪,储藏生活用水。尽管党和政府扶持农民实行的121雨水储蓄工程改变了储藏用水的条件,但改变不了永远缺水的山区困难。人畜无水可饮,耕地就更无水可养了。尽管干旱山区农民人少地多,但由于无水养田,造成“广种薄收”的农业现状,号称亚洲之最的水利工程—引大入秦工程,在七山乡境内蜿蜒流淌,如一条巨龙贯穿而过。就地理位置而言,有巨大的天然优势,理应受益匪浅,但这条“入秦”的巨龙硬是撇下了支撑它动脉的七山山区,让这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民继续“靠天吃饭”,这不能不说是工程设计者的失误之处。假如说七山的干旱山区有百分之八十能受益于引大工程,干旱山区就不再是干旱山区,与川区乡镇的差距就不会太大。所以说,要从根本上彻底改善干旱山区的发展面貌,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做好“水”的文章,只要有了水,干旱山区就有发展的希望农民的生活就会蒸蒸日上。
二是人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发展速度
观念的更新决定着发展的演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在于他对事物认识上的共鸣。陈旧落后的发展观念,改变不了发展的命运,也创造不出有用的价值。发展中的价值观念尤其重要,有些人在用创造价值的发展观念改变命运,有所作为;有些人在用陈腐的发展观念维持生命,无所作为。发展的优劣全在于观念的创新认识,干旱山区
干旱山区农民增收难问题分析
本文2014-06-04 21:53:51发表“调研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587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