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提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思考与建议

栏目:调研报告发布:2014-06-04浏览:2463下载214次收藏

关于提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思考与建议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全国热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这意味着,人民的幸福程度已经成为了检验发展成效的关键标准和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十二五”时期正是努力实现“幸福xx”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全县人民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共享赶超发展的成果,幸福感将会提升到一个新水平。怎样建设“幸福xx”?当务之急,要加快教育强县步伐,办好人民满意医疗,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竭力让百姓有好学位、好身体、好生活、好心情,真正把跨越赶超的过程变成全县人民谋求幸福、创造幸福、分享幸福、提升幸福的过程。  

一、现状与问题  

1.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群众就学难题依然存在。目前,全县初中52所、在校生26907人,小学249所、教学点19个、在校生75358人,幼儿园379所、在园幼儿51422人,2012年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率92.62%,初中适龄青少年入学率98.73%,小学毕业率99.1%,初中毕业率92.76%,初中升学率74.08%。存在问题主要有:一是县城学校容量不足。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城就读的适龄儿童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县城学校容量不足已成为我县实施义务教育的“瓶颈”,尤其是小学扩容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城区小学生数从2006年的10018人增加至现在的23130人,平均班额人数均达55人以上,超过教育部规定每班45人的标准,其中公办小学接收流动人口子女子人数达到14961人,占在校生总数64.68%,城区学校超负荷运转,学位难求,成班率过高,不仅增加教师负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学生的安全问题更令人担忧。二是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不完善。城区迅速扩张,公建配套不完善,幼儿园布局的合理的半径需求和幼儿园存量资源严重不足,学前教育非义务性的体制问题造成了学前教育逐利倾向日趋严重,且目前对民办托幼机构的管理失范,诸多矛盾交叉重叠,成为老百姓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三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明显,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尤其是,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农村中小学同城区相比,在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功能用房不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农村中小学校教学科研滞后,个别中小学校无名特优教师,无学科带头人。四是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年龄老化问题。全县大部分学校连续几年没有新进教师,缺乏活力。尤以小学最为突出,全县小学教师35岁以下仅有2876人,不足28%。特别是xx乡镇最为明显,预计2013年秋季,xx中心学校45周岁以上的教师146人,占53.48%。初中教师严重超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学科老师超编最为严重,教师区域结构、学科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教师工作量不均衡,学校管理难度加大。队伍不稳定问题。部分老师不安心农村教育工作,擅自离岗经商,或想调离教师队伍,或争当行政领导等。五是素质参差不齐。全县高中教师2114人,获得研究生学历只有26人,仅占1.23%。初中教师2518名,获得大学本科学历以上、具有高级教师资格的只有109人,仅占4.33%。  

2.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群众就医难题亟需解决。主要问题有:一是城乡医疗资源差距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过度向城区医院集中,基层卫生资源则严重不足,70%群众患病后直接到县医院就诊。乡镇卫生基础建设、医疗设施相对薄弱,村卫生所仍然停留在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简单医疗设备上,不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二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全县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888个,卫生技术人员从业人员1765人,平均每千人口仅有医生1.58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少1.94,卫生技术人员尚缺编807人,且高学历、高层次卫生人才不足,具备高级职称的只有142人仅占8%,具备本科学历350人占22.1%;实际开放床位2252张,平均每千人口仅有2.01张,比全市平均水平少1.2张,床位编制尚缺编710张。三是卫生人才比较短缺。卫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分布不均,人才有效补给乏力,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骨干人才流失等现象同时存在。优秀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偏远地区工作,又每年都有一大批名老医生退休,现有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特别是病理学、西医临床等专业和学科带头人等人才奇缺。四是医院运行机制不灵活。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一方面表现为单位非专业人员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利于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财务制度无法对医院进行严格的经济管理和实行成本核算。医院管理成本增加,负担加重,严重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四是政府部门监管缺位。医疗市场整治乏力,城区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社会办医不成熟,医疗市场缺乏良性竞争。媒体审查不严,卫生执法力量不足等原因,造成各类医疗广告占领电视台和报纸等传播媒体,群众就医受骗,多花钱、花冤枉钱、延误病情的现象时有发生。医药费用监管机制不健全,对不合理收费,不合理用药方面查处力度不大。在药品、器械流通领域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五是中医药面临断层。我县中医药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被评为“全国中医药先进县”。但一些年老中医药人员相继退休,在年轻中医药人员培养方面又无良好对策,中医药人员流失严重,造成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不能有效发挥。  

3.体制机制不完善,未能满足群众社会保障需求。目前我县执行的一系列有关社会保障的政策性文件,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矛盾依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政策框架有待完善。比如,目前实施的养老保险有企业职工养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城乡居民养老、被征地农民养老等养老保险,各类保险的政策缺乏统一性,在实际操作中一人多保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政策上规定险与险之间可以过渡,但实际操作上难以实现。同时,由于对政策不了解、生活困难缴不起费或制度设计上的吸引力不够强等原因,造成很大一部分人群对政策是“雾里看花”,琢磨不透。二是管理机制有待改进。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卫生、总工会、残联等多个部门,而相应的综合性社会保障工程领导小组尚未建立,无法协调各项工作,存在政策衔接、信息沟通、标准制定、措施落实等方面出现交叉、重复等问题。三是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由于基层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缺失,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帮扶救助信息掌握不及时、不清晰,提供的实质性服务项目和服务领域也有限,还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四是人口老龄化结构日趋严重。老年人养老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2012年“六普”全县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为93734人,占总人口数的9.6%。  

二、对策和建议  

根据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打造“幸福新xx”,立足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坚持公共资源、新增财力、工作力量向民生领域倾斜,大力实施教育、医疗“两个五亿”建设工程,切实解决好群众“就学难”、“就医难”,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广大老百姓看好病、上好学、有保障,让全县人民更加充分的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关于提升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水平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思考与建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