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局一把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讲稿教案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教学目标:以讲党课形式,使党员干部深刻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推动交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教学重点: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
教学时间:一个半小时
授课人:青格勒
职务:交通运输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授课对象:交通运输系统全体党员干部
教学地点:交通运输局四楼会议室
教学内容:
前言: 党的十八大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去年6月分党中央部署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新时期中国执政党再次亮出群众路线法宝,重申、重叙、重塑党群之间舟水之喻、鱼水之谊、血肉之情用意深远、意味深长。
一、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
一是从执政历程看,群众工作具有极端重要性
(1)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92年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工作史;就是一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的奋斗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服务群众的创造史
(2)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发展壮大,成功夺取执政地位。
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从一个只有几十个成员的小党到一个治理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四亿人民的执政党,从“星星之火”到“全国山河一片红”,一路走来,历尽艰险,取得胜利,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始终保持了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陈毅元帅曾深情的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观点:“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才创造了这令人震惊的奇迹。”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
(3)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摸索前进,不断校正社会主义建设前进方向。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党和国家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虽然经受了挫折和坎坷,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建立了
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那些严重脱离群众、主观主义占绝对上风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徘徊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挫折;在那些坚持群众路线、比较注重实事求是、党群
关系密切的时间段,我们的事业就会健康发展,就会取得较快进步。
(4)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才得以昂首阔步,创造改革开放辉煌业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总结这一时期成功经验时,有学者深刻指出,改革开放与群众路线是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改革开放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如果不是紧紧团结人民,真正依靠群众,许多改革的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许多改革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如果不看重小岗村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的鲜红手印,就不会有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的铺开;如果不尊重广大个体私营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就不会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 历史启示未来,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只有继续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瞄准改革方向,才能提高开放水平,才能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二是从新的形势看,群众工作具有异常艰巨性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不断给执政党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本意识的不断深入,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全局性。当前的群众工作不再是狭义上的信访工作,是关系全局、影响全局、决定全局的工作。 一些群众的问题看似小事,解决不及时、处理不妥当,就可能小事突变,局部问题演变成全局问题。
(2)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复杂性。
当前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交织并存、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时期,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涉及面之广,处理难度之大,情况之复杂,前所未有。
(3)群众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决定了群众工作具有创新性。主要是群众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不仅对物质利益“很在乎”,对民主权利也“很敏感”,利益诉求不断延伸和扩大。这就要求我们尽快适应新变化,创新思路、创新体制、创新方法,改变“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的被动局面。
三是从目前状况看,群众工作具有现实紧迫性。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如何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跳过历史周期律,是党的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脱离人民群众是巩固我们党执政地位的最大危险。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讲的就是要重民爱民安民。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生的“东欧剧变”,到21世纪初期发生在独联体国家和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再到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这些国家原来的执政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是脱离群众、失去群众基础都是最本质、最关键的一条。只有坚定不移走好群众路线,才能始终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使党的事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从而不断夯实党的长期执政基础。
(2)改进群众工作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最大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交织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群众工作缺失,核心是群众利益问题。要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社会政策,从源头上预防、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必须切实依靠群众、真正发动群众。可以说,能否有效地加强社会管理,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能否有效地做好群众工作。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干部面前的最大考验。
这两年,网络上流行一类帖子,叫做“官场雷语”,专门收集官员失态的语言。比如“你们是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等等,这些雷人雷语,让人惊诧,也令人深思。它除了反应当事官员个体素质欠缺外,也折射出当前我们干部队伍在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方面的缺失和偏差。
可以说,当前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我们基层党员干部,能否有效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考验,是提高执政能力的关键所在。
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
一是准确把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一个核心内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它的内容非常简单,表述非常简洁,但内涵却不简单。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要立足理论视角,运用科学思维,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它的精神脉络、理论精髓和实践要义。
(1)群众路线的由来
群众路线的提出最早是在1928 年。该年11月,李立三在与江浙地区党的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
1943年,毛泽东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即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2)群众路线理论发展
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实践任务上,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继续沿着毛泽东群众路线的科学轨道前进,结合当前国情、党情和民情的变化,认真地学习、研究和继承了这份宝贵的理论遗产,创造性地为群众路线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并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1980年12月25日)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方面工作得失是非的标准。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江泽民——三个代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2000年10月11日)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胡锦涛——以人为本《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2003年7月1日)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习近平——中国梦
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永葆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历史经验充分表明:党的成长与壮大、革命的胜利与发展,都与群众路线息息相关。
(3)群众路线蕴含着宝贵的经验启示
一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是要为群众办事。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群众办事、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曾说:要关心人民生活,给老百姓看得到的物质福利。邓小平多次强调,要聚精会神地办几件使人民满意、高兴的事情。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就是要为群众谋利,给群众办事。群众不需要一个高高在上、对他们指手划脚的政治集团,也不需要对他们的疾苦漠不关心、对他们的事情扯皮推脱的大大小小的官僚。
二是执政党要主动把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无论从我们党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还是从我国社会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做到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就必须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内生活和党的建设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切实主动地将自己的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
三是要注意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既能实现将群众中分散的不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路线、方针和政策,又能实现将政策转化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是一种恰当处理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和做好各项工作的领导智慧。
三、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为了保证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旗委要求既认真落实统一部署,基本环节不能少、不变通,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又要求结合各自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特色的“自选动作”。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是我区的“自选动作”。焦裕禄同志是在河南成长起来的干部,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典范。把焦裕禄精神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照镜子、正衣冠的生动教材,更容易使大家反思自己、检查自己、激励自己,有利于活动达到预期效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我谈谈
交通局一把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课讲稿教案
本文2014-06-01 16:33:42发表“党会党课”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560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