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法院院长在三问四观座谈会上的发言(心得体会及教育活动摆查问题整改措施)

栏目:发言稿发布:2014-05-29浏览:3021下载183次收藏

同志们:   

根据区活动办的部署要求和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工作安排,今天,我们召开党组专题座谈会,就教育活动以来的学习情况,特别是“三问四观”的认识体会进行交流学习。区督导组对这次座谈会高度重视,** 副组长专程到会指导,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组长的到来。  

开展“三问四观”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最近一个时期,在区督导组的大力指导下,我们在全院各支部布置开展了“三问四观”专题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联系自身实际,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按照区活动办和督导组的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围绕“三问四观”进行集中讨论,今天的专题座谈会,由我主持,班子成员轮流发言交流心得体会。  

现在,首先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请***同志发言  

同志们,刚才,班子成员结合自身工作谈了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对“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的心得体会以及所查摆问题和整改措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认真整改。现在,我讲四方面的内容:  

一、解决两大问题,切实增强开展“三问四观”的理论自觉  

这次座谈会我们围绕“三问四观”主题开展学习研讨,可以说是抓住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性问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从辩证关系上看,只有弄清“四观”,才能科学回答“三问”。对于共产党人而言,我们始终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始终秉承的是“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始终奉行的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事业观,始终践行的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对于“三问”,刘云山同志曾深刻地指出:“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是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需要深入研究回答的重大课题。只有弄清“为了谁”,才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只有弄清“依靠谁”,才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只有弄清“我是谁”,才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只有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由此可见,“三问”与“四观”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这其中,群众观点是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过去我们经常强调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在我看来,这老“三观”和现在提出的“三问四观”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具体而言,“三问四观”的提出,最重要的时代特征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更加注重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思维,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些哲学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之所以明确提出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理想信念大如天。对一个人来说,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就会失去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样,对一个政党来说,没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的目标、偏离前进的方向,就会丧失先进性和存在的依据。当前,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这个“总根子”扎得不牢,有的政治理想迷茫、对奋斗目标心存怀疑;有的政治信仰动摇、不信马列信鬼神;有的政治立场偏移、关键时刻态度暧昧;有的政治本色淡化、心为物役。还有少数干部把对党的忠诚变成对某个人的忠诚、对关系网的忠诚,培植个人亲信、搞团团伙伙、人身依附,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在哪里滑坡哪里就要出问题,理想信念偏差有多远出现的问题就有多重。深入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活动,就是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坚持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矢志不渝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  

二是解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问题。如何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是古往今来为政者探讨最多的问题之一。一切以党和人民利益为重,是党性的最高原则。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地指出,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四风”问题突出,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思想上混淆了公与私的界限,甚至将私利、私欲凌驾于公利之上,先私而后公,有私而无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来说,既然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选择了奉献这条道路,那么就应该无条件的坚守原则。在面对名与利、权与责、公与私时,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分清孰重孰轻,懂得正确取与舍,趋利避害,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时刻以党性原则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要进一步养成扎实工作、勤奋工作的良好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才能真正得到群众拥护,实现人生价值。  

二、找准“四风”问题,切实增强开展“三问四观”的实践自觉  

深入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就是要按照“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要求,立足执法办案这个根本,结合“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对照多种渠道征集到的意见建议,找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四风”问题。只有找准问题,才能增强我们开展“三问四观”大讨论的实践自觉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摆明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前段时间的学习和征求意见,我们班子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上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形式主义方面,存在着政绩观出现偏差,追求短期效益,对如何提高办案质量、规范司法程序、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等基础性工作重视不足,片面追求结案数量、结案率、调解率等质效指标的数字好看,没有从人民群众和当事人的感受出发去对待工作的问题;工作作风漂浮,重形式、轻实效,在审限管理、案件质量管理、卷宗归档管理等方面满足于制定管理细则,按期统计通报,但整改缺乏监督落实,致使管理的实效性大打折扣的问题;观念僵化、固步自封,对新形势下法院工作如何创新和改革,意识不强,办法不多,针对审判工作中出现的新难点、新问题没有解决的新思路、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法院院长在三问四观座谈会上的发言(心得体会及教育活动摆查问题整改措施)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