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加快优势资源开发 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栏目:经验信息发布:2014-05-28浏览:2815下载131次收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分析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树立工业重中之重思想,掀起大上工业、大干工业的新高潮,以此带动全县经济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会上,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力产业的意见》等6个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文件,乡镇和部门代表分别作了典型发言,一会儿,xx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分析现状,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工业经济发展脉搏  

    (一)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肯定成绩,看到优势,增强发展信心     

    刚刚过去的“十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也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上下始终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工业经济逐步走出低谷,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十五”期间,全县工业总产值、入统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年均增速达到8.9%、10%和21%。2005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8亿元,工业增加值1.4亿元,利税431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9.8%、40.4%和56%,产值、增加值分别比“九五”末翻一番,利税增长1.6倍。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32.2%,比“九五”末提高了5.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亿元、增加值1.1亿元、利税398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2%、26%和53%,工业提供税收3666万元,对全县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5%,占税收的比重达到41%,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  

    二是结构调整快,工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产业层面看,全面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步伐,力促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初步形成了以矿山、能源、食品、医药化工和建材五大优势行业为主导,包括机械、纺织、轻工等36个门类、近200个品种的工业生产体系。到2005年,五大行业实现产值8亿元,利税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和55%;从企业层面看,集中力量培育出一批实力强、前景好的立县骨干企业。到2005年末,全县年销售5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九五”末的13家发展到23家,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1家发展到5家;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由5家发展到12家,新增产值超500万元企业9家,形成了红松风电、宏达化工、鑫泰矿业、可大毛纺、双九淀粉、晓雅乳业、北雁铸造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群体。从构成层面看,以民营化转改为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扎实推进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县77家县属以上企业通过改革焕发了生机,转制面达到97.5%,累计盘活存量资产4.6亿元,共安置下岗职工6200余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个体经济占91.7%。  

    三是工业投入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围绕主导产业提升、骨干企业扩张和特色优势资源开发,每年滚动实施30个重点工业项目。“十五”期间,全县工业企业技改扩能和重点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亿元,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竣工40余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个,千万元以上项目20个,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3000万元。同时,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县新增油路752公里,138个村开通油路或水泥路,电力增容4万千伏安,工业用电量达到7500万千瓦,“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  

   (二)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差距,自我加压,坚定发展决心  

     正确客观的评价我县工业经济形势,虽然“十五”期间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一些制约工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工业发展水平不高。从全市看,我县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整体实力处于末位,仍属于工业小县、经济弱县,与其他县区之间的差距逐年拉大。2005年我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利税分别只占全市的1.3%、1.2%和1.1%;全市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宽城县,三项指标分别是我县的10倍、14倍和20倍。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直接导致县域经济发展缓慢。最近,省统计局对全省140个县区2005年经济发展情况重新排位,全市8县平均前移12位,xx县进入全省30强,xx县位次前移29位,而我县却下降了4位,由2004年的全省第131位下降到第135位,排倒数第六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工业支撑。  

   二是支柱产业规模不大。主导产业虽然日渐清晰,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既无铺天盖地的集群优势,也无顶天立地的总量优势。能源行业,风电开发虽然起步较好,但大规模开发尚待时日,火电和水电开发还处在前期运作阶段;矿山行业由于没有进行过全面深入的勘探,对全县矿藏储量难以掌握,影响了矿业开发步伐;建材行业研发力量不足,新产品少;医药化工行业虽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发展徘徊不前;食品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特别是硅砂、淀粉等行业出现了低水平上的恶性竞争和高新技术上的缺腿现象,行业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不升反降。  

    三是骨干企业支撑能力不强。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品牌、管理粗放,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没有能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大企业和财源项目。在全市50强企业中,我县只有宏达化工和红松风电2家,在全市的100个重点项目中,我县只有红松风电三期工程1个项目。全县产值超千万元的企业只有12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仅有宏达化工1家,多数企业纳税不足百万元,在全省全国没有自己的名牌产品。  

    四是发展要素聚集不快。受金融政策影响和企业信用度限制贷款难度加大,致使中小企业发展举步为艰,企业难以搞大搞强,初步估计全县重点企业流动资金缺口在1亿元以上;人才缺乏造成工业企业难以摆脱家族式管理,一些专业技术型、资本运营型、科学管理型等高级专业人才难以引进;科技仍然是我县工业发展的软肋,大多数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偏低,自主研发能力较弱,仍以传统生产方式、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缺乏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受原材料、燃料、运费等价格大幅上涨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效益下降。  

   五是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十五以来,我们先后实施了“三个一”工程,推行了“三项工作举措”,加大了对破坏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全县经济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但“三乱”、“吃拿卡要”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和乡镇“衙门”作风比较突出,群众环境观念亟待改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加以解决。  

   (三)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要用战略的眼光审时度势,主动迎接挑战,积极抢抓机遇。从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走势看,既面临严峻挑战,也有难得的发展良机。           

    新一轮工业经济竞争带来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继续实施以双稳健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调控政策,前不久,在全国经济形势分析会议上,中央提出继续关紧金融和信贷两个闸门,这意味着拉动经济增长更多的依靠出口和消费,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更主要的投向新型工业化行业和领域,传统工业化路子将越走越窄,这给我们这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县份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区域竞争加剧,发达地区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竞争力越来越强,特别是各县区争先恐后发展工业,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这些发展势头好的县份流动,使我们这个工业总量小、基础差、底子薄的县份更加处于劣势。  

    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自身优势潜力,用好用足一切有利自身发展的机遇:一是用好产业政策机遇。国家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对发展风电、水电和大型火电项目在政策上予以支持,为我们壮大壮强电源行业创造了条件。同时,省市在发展县域工业园区、壮大中小企业群体上出台了扶持政策,有利于我们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二要用好资源后发优势。充足的风能资源优势、与内蒙煤炭基地毗邻的区位优势,为我们建设大型电源基地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县地域广阔,已经发现的矿藏达到32种,随着矿业勘查的不断深入,更多更大的矿藏将被发现开发,百万吨煤炭、百万吨钒钛铁矿等一批工业项目将逐步启动,矿业开发必将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同时,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深加工大有文章可作。未来几年,我们必将迎来优势资源开发的新时期;三要用好重视工业的人气优势。几年来,我们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合力抓环境”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发展工业,先后实施了工业“511”工程和“523”工作方案,连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规定,全县上下抓工业的思路逐渐清晰、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日益明显,为今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的看,我县工业发展已经处于一个重要转折期,只要我们坚持“工业强县”思想不动摇,大胆实践,勇于进取,工业经济一定会迎来一个大发展、快发展的新时期。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加快优势资源开发 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