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有余数的除法” 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
结合“有余数的除法” 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
1.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正好分完”和“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就是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我们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就是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本课我着重抓住“余数的认识及其含义”和“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两大知识点进行教学。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并且在生活中有动手平均分物品的经验。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通过操作、观察,对比等活动来理解余数的意义。 我班有35人,课前调查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平均分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如有学生举例:5块糖我和弟弟每人2块,还剩1块。但对于“余数”的含义不甚理解。
3.教学手段与技术准备:
本课充分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通过观察、操作、探究、讨论、发现、比较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所学的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小棒。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并通过操作认识余数,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4、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数学游戏:“你说、我找”。用手指从开始依次往
结合“有余数的除法” 谈谈学生数学思维的空间
本文2014-05-22 16:33:27发表“理论文章”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487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