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决定》的五大理论贡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全面总结党的执政经验、指导全党担当起执政兴国历史使命的纲领性文献。正如全会所强调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自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执政党建设问题突出地提上议事日程以后,在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
那么,为什么说提高执政能力是党的建设的重点呢?用一句话来回答,就是《决定》所强调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首先是因为,一个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正如《决定》所指出的:“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论是我们自己的历史经验,还是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都提醒我们,只有不断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次是因为,党内存在的问题也要求我们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我们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55年来的经验证明,我们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来讲,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是相适应的,看不到这一点是错误的;然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仅从执政理念到执政体制,从执政方式到执政方法,在执政能力上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情况,而且在有的地方还存在完全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完全不符合党的执政规律的问题,比如有些干部严重脱离群众、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等等,看不到这一点也是危险的。再次是因为,在今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迫切需要,又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解决当前党的建设历史性课题的内在要求,是连接“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因此,执政能力建设必定成为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党的建设的重点。
联系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党今天把提高执政能力问题提到“重点”的位置上,至少有这样三大意义:第一,有助于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第二,有助于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第三,有助于经受住党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决定》作为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上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贡献。从大的方面来看,《决定》主要做出了五大理论贡献:
理论贡献一: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明确了现阶段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这使新时期党的建设有了一个“纲”,纲举就可以目张。
《决定》以非常鲜明的语言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来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我们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围绕着如何加强执政党建设这个重大课题提出的一个崭新命题。这个命题本身就是一个理论突破。多少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自身建设,强调要根据党承担的历史任务和政治路线,以及党的现状,来加强党的建设。现在我们明确了现阶段党的建设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这使新时期党的建设有了一个“纲”,纲举就可以目张。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
有些同志提出,现在全党最突出的问题是反腐败,为什么四中全会不做一个反腐败的决定,而要做一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呢?这是因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与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并不矛盾。事实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经内在地包括了反腐败的任务。我们党要解决的“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前者强调的是问题的正面,后者强调的是问题的反面;作为党的战斗力,前者强调的是进攻的能力,后者强调的是防御的能力。只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即进攻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理论贡献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执政经验。对这些经验不应局限在它的文字表述上,而应着眼于它的角度,即总结党执政的主要经验。
我们党是一个重视总结经验,又善于总结经验的党。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以来的六条主要经验。这六条经验,许多语言可以说是我们党这几年一直强调的,为什么说这也是一个理论突破呢?这主要是由经验总结的角度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己,在总结经验中发展自己。比如讲,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十条经验;又比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的时候,江泽民同志总结了过去八十年的三条基本经验;又比如十六大报告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十条经验,等等。这些经验都是从党如何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这个角度来总结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党的执政经验究竟是什么?这次四中全会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第一次做了总结。
因此,对这六条经验不应局限在它的文字表述上,而应着眼于它的角度,即总结党执政的主要经验。而且对这六条执政经验,《决定》说了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这六条主要经验,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必须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并继续丰富和完善。”所以这六条主要经验不是为总结经验而总结的经验,总结经验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我们今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与此同时,这样的总结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提供了坚实的经验基础。我们可以以此为开端,进一步研究党在根据地局部范围(比如江西中央苏区时期和延安时期)执政的经验,研究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案例及其经验教训,继续丰富和完善对执政经验和执政规律的认识。
理论贡献三: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对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作了一个界定,这是理论系统化的一个主要标志,体现了我们党执政意识的增强,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执政能力这个概念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在高州讲话中提出来的。从那时提出执政能力问题,到十六大论述了五种执政能力,再到这次全会论述了执政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可以说,我们党在实践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理论。
首先,《决定》对执政能力的内涵作了一个科学界定:“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我们注意到,这个定义主要是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途径和执政使命来定义党的执政能力,既反映了世界上执政党执政的一般要求,又体现了我们党执政自身的特点。
一般地说,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以执政党为主体、以国家权力系统为客体的,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的能力。这也就是党在领导国家政权过程中,完成自己的执政目标和任务、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适应外部环境挑战的能力。四中全会《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的界定,体现了这一要求。
同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要比一般意义上所讲的执政能力,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党领导国家政权的能力,而且包括了党为了巩固政权在领导经济、政治、文
论《决定》的五大理论贡献
本文2005-08-24 17:33: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470.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