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伴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如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伦理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转变,等等。这种整体的结构性变革和发展,使新时期党群关系显现出新的特点,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党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但作为执政党,党群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是不容回避的。新时期的党群矛盾主要表现为:
首先,党如何调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急速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原有的阶层结构被打破,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两个基本阶级和一个阶层自身发生显著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市场主体竞争的激烈性,使不同利益群体不可能获得均等的利益;还由于在分配领域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加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同一阶层之内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公平和矛盾,一些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受到影响,社会地位下降,进而滋生出对党和政府的抱怨与不满,影响着党群关系。
其次,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属于党内矛盾。它是社会矛盾在党内的客观反映,主要是党组织成员之间、党的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思想矛盾。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利益关系和对问题认识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无论是党内矛盾还是党与党外群众的矛盾,在内容上都与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涉及到党内民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平等权、民主权、参政议政权等方面。
再次,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的矛盾。所谓主流意识,在当代中国,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非主流意识,就是社会上出现的其他各种思潮、观点及观念。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社会阶层和人们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势必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充满着新与旧、外来与本土、科学与愚昧、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对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党群之间的矛盾还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物质利益矛盾更加凸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质利益长期被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所抑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状态,党群之间物质利益矛盾以一种隐性化的方式表现,党群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党群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二是矛盾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党群矛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利益原因,也有主观上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党风不纯、干部作风不正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的一面,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守旧观念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群体。利益主体多样化,导致党群矛盾更加广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我们党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但作为执政党,党群之间存在的矛盾也是不容回避的。新时期的党群矛盾主要表现为:
首先,党如何调解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伴随着急速的社会变革,中国社会原有的阶层结构被打破,除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两个基本阶级和一个阶层自身发生显著变化以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由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和市场主体竞争的激烈性,使不同利益群体不可能获得均等的利益;还由于在分配领域破除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加之实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社会各阶层之间以及同一阶层之内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公平和矛盾,一些群体和个人的利益受到影响,社会地位下降,进而滋生出对党和政府的抱怨与不满,影响着党群关系。
其次,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的矛盾属于党内矛盾。它是社会矛盾在党内的客观反映,主要是党组织成员之间、党的领导干部与党员之间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引起的思想矛盾。党与党外群众之间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利益关系和对问题认识的不同所引起的矛盾。无论是党内矛盾还是党与党外群众的矛盾,在内容上都与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涉及到党内民主、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平等权、民主权、参政议政权等方面。
再次,主流意识和非主流意识的矛盾。所谓主流意识,在当代中国,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正确的、进步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谓非主流意识,就是社会上出现的其他各种思潮、观点及观念。社会变革带来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社会阶层和人们物质利益、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势必产生多种多样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充满着新与旧、外来与本土、科学与愚昧、进步与反动、先进与落后、改革与保守、开放与封闭的矛盾,对维护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新时期党群之间的矛盾还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一是物质利益矛盾更加凸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物质利益长期被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所抑制,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均等化程度很高的状态,党群之间物质利益矛盾以一种隐性化的方式表现,党群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利益得到了充分尊重和肯定,人们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党群之间的物质利益矛盾由幕后走到了台前。
二是矛盾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大。党群矛盾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客观的历史原因、政策原因、利益原因,也有主观上处理方法不当的原因;既有群众要求合理的一面,也有群众对党和国家政策不了解、不理解的一面;既有党风不纯、干部作风不正的一面,也有群众要求过高、不顾大局的一面;既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冲突的一面,也有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守旧观念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建设和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多种经济成分的出现,社会阶层分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与特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的不同利益群体。利益主体多样化,导致党群矛盾更加广
新时期如何改善党群关系
点击下载
上一篇: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下一篇:党内监督:以权力制约权力
本文2005-08-24 16:59:00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264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
热门文章